[发明专利]一种铌酸钠负载钌催化剂催化α-蒎烯加氢制备顺式蒎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7024.0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2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胡银;宋卫国;巴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5/03 | 分类号: | C07C5/03;C07C13/40;B01J23/648 |
代理公司: | 南昌丰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7 | 代理人: | 吴称生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铌酸钠 负载 催化剂 催化 蒎烯 加氢 制备 顺式 蒎烷 方法 | ||
1.一种铌酸钠负载钌催化剂催化α-蒎烯加氢制备顺式蒎烷的方法,其特征是:Ru/NaNbO3复合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①称取0.15g的Nb2O5和0.4g的NaOH加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向其中加入2mL的去离子水和14~26mL乙二醇,超声10~20min;
②超声结束后,用不锈钢外套密封反应釜,置于140-200℃恒温烘箱中保持12~24h;
③反应结束后,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4次后,在60℃下干燥10~15h,得到NaNbO3;
④称取0.1g③所得的NaNbO3加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50ml的去离子水,超声1h;
⑤超声结束后,往锥形瓶中加入Na2CO3溶液,调节锥形瓶内的pH=9~10;
⑥加热到35℃,按照Ru与NaNbO3的质量比为5~10:100加入0.05~0.1mmol的RuCl3,在35℃下保持3h;
⑦35℃下保持3h结束后,升温到95℃,加入0.2~2ml的300mM的硼氢化钠溶液,然后在95℃下保持0.5h;
⑧将⑦所得液体降温到室温,离心洗涤3~4次,然后将离心所得产物在60℃下干燥10~15h,得到Ru/NaNbO3复合催化剂;
Ru/NaNbO3复合催化剂中Ru与NaNbO3的质量比为5-10:100,Ru/NaNbO3复合催化剂与α-蒎烯的质量比为0.1~1:100,二者混合,反应温度为120~140℃,氢气压力为3~4MPa,反应时间为6~10h下制备得到顺式蒎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铌酸钠负载钌催化剂催化α-蒎烯加氢制备顺式蒎烷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①取50gα-蒎烯加入反应釜中,按照催化剂与α-蒎烯的质量比为0.1~1:100加入制好的Ru/NaNbO3复合催化剂0.05~0.5g,密封反应釜;
②在表压2.5~3.5MPa下用氢气置换三至四次,检漏,确认反应釜密封完好;
③打开氢气进气阀,调节釜内压力为3~4MPa,打开反应釜升温控制仪,于120~140℃、搅拌速度500r/min下反应6~10h。
3.一种用于α-蒎烯加氢合成顺式蒎烷的铌酸钠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质量比3:8将Nb2O5和NaOH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和乙二醇并超声分散,密封反应容器,并置于恒温烘箱中一段时间,反应后,降至室温,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得到NaNbO3;按照Ru与NaNbO3的质量比为5~10:100加入RuCl3,常温静置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升温并加入适量硼氢化钠溶液,反应后,降温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得到Ru/NaNbO3复合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α-蒎烯加氢合成顺式蒎烷的铌酸钠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①称取0.15g的Nb2O5和0.4g的NaOH加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向其中加入2mL的去离子水和14~26mL乙二醇,超声10~20min;
②超声结束后,用不锈钢外套密封反应釜,置于140-200℃恒温烘箱中保持12~24h;
③反应结束后,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4次后,在60℃下干燥10~15h,得到NaNbO3;
④称取0.1g③所得的NaNbO3加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50ml的去离子水,超声1h;
⑤超声结束后,往锥形瓶中加入Na2CO3溶液,调节锥形瓶内的pH=9~10;
⑥加热到35℃,按照Ru与NaNbO3的质量比为5~10:100加入0.05~0.1mmol的RuCl3,在35℃下保持3h;
⑦35℃下保持3h结束后,升温到95℃,加入0.2~2ml的300mM的硼氢化钠溶液,然后在95℃下保持0.5h;
⑧将⑦所得液体降温到室温,离心洗涤3~4次,然后将离心所得产物在60℃下干燥10~15h,得到Ru/NaNbO3复合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70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