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缸盖火力面直线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6420.1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7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戴朝辉;陈龙华;靳京;高波;孟开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杠杆 测量筒 缸盖 滑动杆 水平仪 桥板 直线度测量装置 激光发射器 第一端 火力面 刻度线 贴合 测量 大端 测量装置 滑动配合 内侧壁面 水平状态 指示组件 中部位置 转动连接 透视孔 抵接 底面 小端 转轴 火力 配合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缸盖火力面直线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其测量装置包括桥板和水平仪,桥板的底面与缸盖火力面相贴合,水平仪设在桥板的顶面上;水平仪包括壳体、调节杠杆、激光发射器、测量筒、滑动杆,壳体的底部与顶面相贴合;调节杠杆与壳体的内侧壁面转动连接,调节杠杆包括大端和小端,激光发射器设在调节杠杆上靠近大端的一侧;测量筒设在壳体内,测量筒的一端与壳体的顶部相连,滑动杆的第一端与测量筒的另一端的配合段滑动配合,滑动杆的第二端抵接在调节杠杆上远离转轴的一端;配合段的轴向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的中部位置为零值;在重力的作用下,调节杠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第一端位于零值处;壳体上设有透视孔;顶部设有指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盖火力面直线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缸盖火力面是发动机缸盖上面积最大的加工区域,其中缸盖火力面区域、活塞头部区域、汽缸垫区域、缸体火力面区域共同构成发动机燃烧室,而发动机燃烧室是燃料燃烧的重要场所,承受着高温、高压、高强度负荷冲击,所以对发动机的缸盖火力面区域的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较高,是保证发动机工作性能的一个重点区域。如果缸盖火力面的直线度得不到保证,则很难实现汽缸垫的可靠密封,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总成在缸盖火力面处出现渗水、渗油、甚至出现油水混合的问题。如果由于缸盖火力面的加工精度而造成油水混合,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查找其真正原因的,这样给排查故障增加难度。因此,如何对缸盖火力面的直线度进行检测,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对发动机的缸盖火力面普遍采用平面大余量铣削加工工艺,这种加工工艺精度高,其中的发动机的缸盖火力面直线度属于形位误差,测量要求严格。通常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该直线度进行测量:方式一,是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来检测其直线度误差,虽然三坐标测量仪精度高,但操作起来很麻烦,属于线下检测工艺,对于小批量试制尚可采用,但是对于批量的生产线加工,逐个进行三坐标检测是不现实的,不仅费时、费力,遇到高产期,还需要配置多台三坐标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才能满足检测需求,这样增加了企业生产投入;方式二,是使用一种百分表支架配合百分表在发动机的缸盖火力面上对其直线度进行测量,通过在缸盖火力面上选择十几个点进行一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完全凭借测量人员的测量技能控制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其对测量人员的测量技能要求较高,测量精度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缸盖火力面直线度测量装置,其在线上和线下均能够使用,对测量人员的测量技能要求较低,测量精度易于保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缸盖火力面直线度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缸盖火力面直线度测量装置,其包括桥板和水平仪,所述桥板的底面与缸盖火力面相贴合,所述水平仪设置在所述桥板的顶面上;所述水平仪包括壳体、调节杠杆、激光发射器、测量筒、滑动杆,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与所述顶面相贴合;所述调节杠杆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面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杠杆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所述调节杠杆上靠近所述大端的一侧;所述测量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测量筒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相连,所述滑动杆的第一端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测量筒的另一端的配合段中,所述滑动杆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调节杠杆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配合段的轴向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中部位置为零值;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调节杠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零值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配合段相对应的透视孔;所述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激光发射器相对应的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能够指示出直线度合格和不合格。
优选地,所述指示组件包括第一激光接收器、第二激光接收器、第三激光接收器、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以及第三指示灯,所述第一激光接收器位于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激光接收器和所述第三激光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光接收器的两侧;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激光接收器相连,所述第二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激光接收器相连,所述第三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激光接收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6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