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6399.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蔚;郭思;陈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震 剖面 品质 因子 计算 渗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包括:将已钻井的渗透率参数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分类建立一种或几种数学关系;将数学关系应用于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根据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地震波数据的相似性确定储层类型,通过储层类型选择对应数学关系计算该处的渗透率。本发明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模型,克服了现有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直接、简单转换渗透率的方法存在的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地震剖面储层预测领域。
背景技术
储层渗透率是决定油气开发效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围绕这一课题前人开展了大量有关渗透率求取的理论、实验研究。在应用地震剖面预测储层渗透率方面,过去基本上都采取由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与孔隙度建立孔—渗关系,再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通过该关系转换为渗透率,这种方法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但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控制因素不同,两者并非一成不变的正比关系,使得预测结果误差大,在实际应用中渗透率作用不大。
邵维志等人对某地区岩样的研究发现,尤其对于低孔低渗岩石,传统的经验公式已不再适用(邵维志,2013)。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寻找其他的地震参数来反演渗透率。Klimentos和McCann(1990年)对42块天然砂岩岩样的实验观测得出:地震波品质因子(含义为地震波从地面向地下传播时能量的衰减)和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李亚林(2001)等人对11块成分相同而孔隙度、渗透率不同的人造岩样进行实验发现,地震剖面品质因子与渗透率关系明显。Akbar等的基于喷流机理的理论模型计算也有相似结论。以上三方面说明,用Q因子来预测渗透率是可行的。
当前,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还有基于地震属性的方法,基于双向介质理论的渗透率预测方法,基于函数逼近结合属性分析的方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没有见到推广应用和深化研究。而基于地震剖面Q因子的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还未见到。并且,由于一般的地震资料渗透率预测方法大多采用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孔—渗关系计算渗透率,关系单一,仅适用于孔隙型储层,而储层类型并非简单的一种,因此计算误差大,且与孔隙度相关性强,没有实际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模型,克服了现有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直接、简单转换渗透率的方法存在的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钻井的渗透率参数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分类建立一种或几种数学关系;将数学关系应用于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根据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地震波数据的相似性确定储层类型,通过储层类型选择对应数学关系计算该处的渗透率。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搜集地区或地质构造中已钻井指定储层段的岩心渗透率参数,计算平均值;
(2)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品质因子Q数据体;
(3)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
(4)在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中提取该层位内的平均Q因子;
(5)将钻井处储层的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交会;
(6)分析交会图,分类建立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
(7)将数学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得到空间分布的渗透率数据。
所述步骤(2)中,品质因子Q数据体提取方法采用基于补偿的Q值提取方法。
所述步骤(3)中,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解释出的与储层对应的层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63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