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轨轨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3875.8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吕高腾;王艳荣;许红梅;赵峰;王冬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22 | 分类号: | E01B25/22;E01B25/24;E01B25/26;B61B1/00;B61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艾凤英;张艳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结构 | ||
1.一种微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轨轨道结构(2)包括:具有开口的箱型轨道(201);所述箱型轨道(201)通过多个支撑装置(1)固定在目标区域内,形成车辆的运行线路;
用于为车辆(6)提供驱动力的走行机构(7)置于所述箱型轨道(201)内,所述车辆(6)和走行机构(7)之间的吊挂装置(8)穿过所述开口,所述走行机构(7)能够在箱型轨道(201)内往复移动,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微轨轨道结构(2)上移动;
所述箱型轨道(20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框(206),连接框(206)用于与其他箱型轨道(201)端部的连接框(206)对接固定或与箱型的道岔结构(3)端部的连接框(206)对接固定;道岔结构(3)具有合并端以及从合并端岔分出的两个分离端,合并端及两个分离端各设置有连接框(206)用于与箱型轨道(201)相连;道岔结构(3)包括:道岔上板(301)、第一道岔侧板(302)、道岔下板(303)和第二道岔侧板(304),道岔上板(30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板(305)和第二导向板(306),第一导向板(305)与第二导向板(306)在合并端处固定连接,用于与走行机构(7)的转向轮相配合对车辆(6)进行导向;
所述道岔结构3的分离端设有分离架(310),分离架(310)分别与道岔上板(301)和悬空部分的道岔下板(303)固定;
所述道岔下板(303)设有第一导向口和第二导向口,所述第一导向口和第二导向口在所述合并端交汇,并分别对应第一导向板(305)和第二导向板(306)的位置在分离端分离;所述第一导向口和第二导向口将所述道岔下板(303)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道岔侧板(302)连接,第二部分通过分离架(310)与道岔上板连接,第三部分与第二道岔侧板(304)连接;
在第一导向板(305)和第二导向板(306)的连接处增加连接结构(307),所述连接结构(307)为圆柱体;分别在所述连接结构(307)与第一导向板(305)和第二导向板(306)之间设置第一缓冲结构(308)和第二缓冲结构(308);第一个缓冲结构(308)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板(305)固定,其另一端与连接结构(307)固定;第二个缓冲结构(308)的一端与第二导向板(306)固定,其另一端与连接结构(307)固定;缓冲结构(308)为平面结构的缓冲板(309),或者缓冲结构(308)为弧形结构的缓冲板(3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轨道的箱体的开口设置在箱体的一侧;
所述走行机构(7)通过从箱体侧面开口伸出的吊挂装置(8)吊住车辆(6),走行机构(7)在箱型轨道(2)内移动的同时拉住车辆(6),并带动车辆(6)在轨道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轨道的箱体的开口设置在箱体两侧,所述箱型轨道中间设有与轨道顶部和底部固定的支撑架;
由支撑架隔开的箱型轨道(201)内部的两个空间中分别设置走行机构(7),每个走行机构(7)均通过伸出所述开口的吊挂装置(8)与车辆(6)固定,走行机构(7)在箱型轨道(201)内移动的同时吊住车辆(6),并带动车辆(6)在轨道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轨道的箱体的开口设置箱体底部;
所述走行机构(7)通过吊挂装置(8)吊住车辆(6),走行机构(7)在箱型轨道(201)内移动的同时拉住车辆(6),并带动车辆(6)在轨道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微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轨轨道结构(2)进一步包括:衔接结构(202);
所述衔接结构(202)套设在两个箱型轨道(201)端部对接处的外部,被衔接结构(202)套住的两个箱型轨道(201)端部的对接处预留有间隙(204);
所述衔接结构(202)上开设有与箱型轨道(201)上开口相匹配的开口,所述车辆(6)与走行机构(7)之间的吊挂装置(8)同时穿过微轨轨道结构(2)和衔接结构(202)的开口,并能够在所述开口内往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38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板内置式轨道减振器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轨轨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