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3062.9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5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喻文志;侯晓伟;王培红;古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G06F3/044;G02B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30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性薄膜 内部中空 触控屏 硬涂层 凸起 制备 第二金属层 第一金属层 表面形成 光透过率 光学效果 卷曲 点接触 金属层 粘连 阻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第一硬涂层和/或第二硬涂层包含颗粒,颗粒为内部中空的结构。颗粒使第一金属层和/或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因此,在卷曲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时,多个凸起可使相邻两个金属层之间形成点接触,从而防止其相互粘连。进一步的,由于颗粒为内部中空结构,故颗粒对光线的阻挡作用减弱、光透过率增加,从而可改善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光学效果。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式触控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性薄膜是电容式触控屏的核心元件。随着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对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大。透明导电性薄膜一般包括基材及设置于基材两侧的硬涂层、导电层及金属层。目前,由于非晶性聚合物薄膜与结晶性聚合物薄膜相比,具有双折射率较少并且均匀的优点,故大部分透明导电薄膜使用非晶型聚合薄膜形成的基材。
非晶性聚合物薄膜比结晶性聚合物薄膜更脆弱,其表面更容易受到损伤。在卷曲透明导电性薄膜使其为筒状时,会存在相邻的透明导电薄膜的金属层彼此产生粘连及压接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在硬涂层中添加颗粒,以使金属层表面形成凸起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凸起可使相邻的金属层形成点接触,从而避免发生粘连及压接。
然而,颗粒会对光线产生遮挡作用。因此,增加颗粒后,会导致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透光率降低,进而使得光学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具有抗粘连特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光学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光学效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包括:
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硬涂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一金属层;
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硬涂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硬涂层和/或所述第二硬涂层含有多个颗粒,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
其中,所述颗粒为内部中空结构。
颗粒使第一金属层和/或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从而使得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抗粘连的特性。进一步的,由于颗粒为内部中空结构,故颗粒对光线的阻挡作用减弱、光透过率增加,从而可改善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光学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颗粒与所述基材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由于颗粒与基材之间存在间隔,相当于使颗粒悬浮于第一硬涂层和/或第二硬涂层内,故颗粒不会与基材的表面直接接触。因此,即使颗粒的表面存在不规则的突出结构,也不会对基材造成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分布密度为100~3000个/mm2。
凸起的分布密度过大时,会导致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雾度值过大、光透过率降低,进而严重影响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外观和光学效果。而如果凸起的分布密度过小,则抗粘连的效果有限。在上述粗糙度及密度范围内,透明导电性薄膜能较好的兼顾抗粘连及光学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由粘接剂树脂固化形成,且所述颗粒的密度小于所述粘接剂树脂的密度并大于或等于所述粘接剂树脂密度的10%。
在制备透明导电性薄膜时,需先在基材的表面通过涂布的方式布设一层流体状的粘接剂树脂;待粘接剂树脂固化之前,在其上喷洒预制的颗粒;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降,直至嵌入硬涂层中一定深度;最后,固化粘接剂树脂,便可得到包含有颗粒的硬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3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