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2821.X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建军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6000 甘肃省陇南市武***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细菌性痢疾 中药组合物 内服 无毒副作用 细菌性痢疾 茯苓 莲子肉 石菖蒲 重量份 党参 白术 半夏 陈皮 干姜 甘草 竹茹 中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9‑15,白术9‑15,茯苓9‑15,半夏7‑11,石菖蒲9‑15,莲子肉7‑11,陈皮5‑7,竹茹7‑11,干姜3‑5,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细菌性痢疾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夏秋多见。主要症状特征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样便、里急后重等。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的“痢疾”、 “滞下”等范畴。对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抗生素,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危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针对细菌性痢疾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 9-15,白术 9-15,茯苓 9-15,半夏 7-11,石菖蒲9-15,莲子肉 7-11,陈皮 5-7,竹茹 7-11,干姜 3-5,甘草 5-7。
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
茯苓: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本草汇言》:石菖蒲,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者,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屡见用十全大补汤,奏功极多,石菖蒲不必问也。
莲子肉:甘;涩;平。归心;脾;肾;胃;肝;膀胱经。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泻久痢,肾虚遗精,滑泄,小便不禁,妇人崩漏带下心神不宁,惊悸,不眠。《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
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竹茹:甘;微寒。归脾;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用于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药品化义》: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建军,未经杜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2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