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钒溶胶的方法、由其制备的薄膜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2443.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亮;曹鸿涛;邱栋;吴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10/054;B01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0 | 代理人: | 张莹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氧化 溶胶 方法 薄膜 锂离子电池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钒溶胶的方法,特别涉及利用过氧化氢制备五氧化二钒溶胶。
背景技术
溶胶通常是指颗粒直径大小在1nm至100nm的分散体系。溶胶的配制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为分散法和聚沉法两种。用低温超声分散法制备溶胶,具有高效、低耗、无污染、安全等优点;采用低温逐滴工艺配制的溶胶稳定性较强,稀释后可较好地与薄膜制备工艺结合,低温逐滴配制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V2O5薄膜在可充放电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电致变色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制备V2O5溶胶的常用方法为高温淬冷法,此法是通过将V2O5粉末置于高温炉中,在800℃至1000℃甚至1000℃以上的高温下熔融V2O5粉末,淬冷后得到V2O5溶胶。这种高温淬冷法配制V2O5胶体不仅耗能高,而且属于危险化学品的V2O5存在潜在的升华和挥发,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这大大限制了V2O5在实际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钒溶胶的方法,该方法在制备五氧化二钒溶胶的过程中,不需要高温条件,大大减少了高温淬冷法实验的高热预算,并克服了操作人员高健康危害的问题;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所得到的五氧化二钒溶胶结构性质稳定,可长久放置储存,例如可以储存1年以上。
所述制备五氧化二钒溶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五氧化二钒与水混合,得到五氧化二钒和水的混合物;
2)向步骤1)所得的五氧化二钒和水的混合物中分次加入第一组分,混合,得到五氧化二钒溶液;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中含有过氧化氢;
3)向步骤2)所得的五氧化二钒溶液中加入水后陈化,得到所述五氧化二钒溶胶。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所述五氧化二钒溶液中,五氧化二钒、水和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例为0.8~1.2:10~16:5~7。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所述五氧化二钒溶液中,五氧化二钒、水和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例为1:13:6。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加入水与步骤2)所得的五氧化二钒溶液的体积比为1~7:1。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加入水与步骤2)所得的五氧化二钒溶液的体积比为2~5:1。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和步骤3)的操作过程中还独立地包括搅拌和/或超声。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的速率为400r/min至2000r/min。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搅拌的速率为800r/min至1200r/min。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的频率为25kHZ-55kHZ。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的频率为35kHz。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分中还含有水。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分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氧化氢在所述第一组分中的质量含量为10%至80%。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氧化氢在所述第一组分中的质量含量为20%至4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每次加入所述第一组分的量为0.001ml至1ml,每次加入所述第一组分的间隔时间为5s至120s。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每次加入所述第一组分的量为0.01ml至0.1ml,每次加入所述第一组分的间隔时间为10s至30s。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分次加入是逐滴加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操作温度、步骤2)的操作温度、步骤3)的操作温度独立地选自1℃至100℃中的某一值。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操作温度、步骤2)的操作温度、步骤3)的操作温度独立地选自20℃至80℃中的某一值。在此温度下,V2O5分子可以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充分分散,被过氧化氢(H2O2)溶液充分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2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