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0515.2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7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梁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1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其中发酵步骤使用发酵装置进行发酵,包括发酵件和驱动件,发酵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连接有拉杆,拉杆上连接有发酵箱;发酵箱通过连接管连通,发酵箱上设有透气口;发酵箱铰接有挡板;发酵箱上设有出气口;驱动件包括底座、驱动块、连接杆、转动杆和电机,底座的上表面与发酵箱的底部平齐,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滑槽,驱动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电机安装在底座上,且电机驱动转动杆做圆周运动,连接杆的一端一转动杆铰接,另一端与驱动块铰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发酵程度不均匀,导致茶叶质量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发酵茶,在其加工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使得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茶多酚减少了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城分,因此茶叶呈红色,且其茶汤也呈红色,故称为红茶。红茶富含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并且具有帮助肠胃消化、促进食欲、消除水肿、提神消疲、生津清热等功效,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其中发酵过程是决定红茶质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红茶茶汤的颜色、口感以及茶叶的色泽。现目前红茶的发酵是将茶叶堆放在发酵框内,再向茶叶撒上温水,并将发酵框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现目前的红茶发酵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红茶发酵的过程中,茶叶堆下部的茶叶的温度要高于茶叶堆上部的温度,会导致茶叶堆的发酵程度不一致,导致加工的红茶的质量不一致;2、红茶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空气的流通,使得发酵效果更佳,但是现目前的发酵室均是封闭的,导致发酵室内的空气不流通,从而降低红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发酵程度不均匀,导致茶叶质量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
(1)萎凋:将茶叶均匀的放置在萎凋槽内,并将茶叶置于30-35℃的温度下萎凋50-80min;
(2)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30-40min,揉捻机的转速为40-50r/min;
(3)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投入发酵装置内进行发酵,发酵装置包括发酵件和驱动件,发酵件包括竖板,竖板的顶部从上至下设有依次连接的横板、拉杆和发酵箱,拉杆有多个,且均与横板铰接;发酵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设有密封塞;相邻发酵箱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为波纹管;发酵箱远离竖板的一侧为流动侧,靠近竖板的一侧为连通侧;流动侧上均设有透气口,透气口上设有筛网,透气口位于连通管下方;发酵箱内设有挡板,挡板铰接在透气口的顶部;靠近竖板的发酵箱的连通侧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也设有筛网;驱动件包括底座、驱动块、连接杆、转动杆和电机,底座位于远离竖板的发酵箱的一侧,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供驱动块滑动连接的滑槽;电机安装在底座上,且电机驱动转动杆做圆周运动,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杆铰接,另一端与驱动块铰接;
将揉捻后的茶叶投入发酵箱内,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动杆做圆周运动,转动杆、连接杆和驱动块形成以转动杆为曲柄、驱动块为滑块的曲柄滑块机构;转动杆带动驱动块沿滑槽移动,驱动杆与发酵箱接触时,撞击发酵箱,由于发酵箱与横板铰接,因此发酵箱发生摆动,摆动的过程中,茶叶在发酵箱内发生反转,使得茶叶均匀混合;同时发酵箱挤压连通管,通过出气口将发酵箱内的气体排出发酵箱内;当发酵箱反向摆动时,挡板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不动,气体从透气口内进入发酵箱内,实现气体的流通,从而实现茶叶的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湄潭县庆丰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0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
- 下一篇: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