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LED平行点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9259.5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6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丁鹏;胡聪;郭峰;胡文丰;张建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优炜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14;F21V5/00;F21V5/04;F21V23/02;F21V29/61;F21V29/67;F21V29/76;F21V29/87;G03F7/2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led 平行 光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UV‑LED平行点光源,包括光源本体,所述光源本体为长方体,所述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二次光学矫正部,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和散热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灯珠,利用精确结合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设计和二次光学矫正腔体设计,控制对出射光线的平行半角在1.7°以内,再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单颗紫外发光二极管的通电电流在到达2.2安培情况下,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控制在45℃以下。并且,由于出光角度小,本发明不但可以用在传统的紫外固化领域,还可以用于光刻曝光,以及远距离紫外能量传输等对出射光线角度要求非常小的点光源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外光固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V-LED平行点光源。
背景技术
紫外光(UV)固化技术,是指包含光引发剂、单体,稀释剂的特殊配方的体系,经过吸收紫外线光固化设备中产生的高强度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使其在一定时间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技术。
一般紫外光源使用汞灯光源,光电转换效率低而且制造过程对环境有污染。配光方式使用一次配光或简单的二次配光设计,出射光线角度大且只能近距离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UV-LED平行点光源。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UV-LED平行点光源,包括光源本体,所述光源本体为长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
二次光学矫正部,包括镜片承座和消光螺纹座,所述镜片承座内具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上端面嵌设一个保护玻璃,所述通孔内设有玻璃非球面镜片,所述消光螺纹座同轴设置在所述镜片承座的下端面,所述消光螺纹座的内部贯穿设有带有沿轴向延伸的亚黑色的消光螺纹的截头圆锥槽,所述截头圆锥槽的锥角范围在5~10°;
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包括与所述消光螺纹座同轴设置的UV-LED芯片、半球透镜和氮化铝陶瓷基板,其中,所述UV-LED芯片通过固晶和焊线电气连接在所述氮化铝陶瓷基板的上端面的中心部分,所述半球透镜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UV-LED芯片上表面;
散热系统,由下到上包括散热罩、散热风扇和散热器,其中,所述散热罩为圆柱形,且上端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上端间隔一段距离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散热风扇的一端为多个竖向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另一端为散热基部,在所述散热基部的上端面涂有与所述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接触的导热硅脂层,且在所述导热硅脂层的中心埋置一颗温度感应电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灯珠,利用精确结合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设计和二次光学矫正腔体设计,控制对出射光线的平行半角在1.7°以内,再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单颗紫外发光二极管的通电电流在到达2.2安培情况下,一次光学单点灯珠控制在45℃以下。
并且,由于出光角度小,本发明不但可以用在传统的紫外固化领域,还可以用于光刻曝光,以及远距离紫外能量传输等对出射光线角度要求非常小的点光源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UV-LED平行点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玻璃非球面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二次光学矫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一次光学单点灯珠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优炜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优炜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9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