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增光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58974.7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1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驰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增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用新型增光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移动电话、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由于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要借助背光模组才能产生显示功能。
背光模组一般是由发光源、导光板、下扩散板、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上扩散板和遮光黑白胶等组成,由增光膜射出的出射光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聚集作用,从而提高背光模组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现有技术中的增光膜总有某些区域的光无法有效利用,造成光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增光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增光膜光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增光膜,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增光膜由处于同一平面若干菲涅尔透镜一体形成,在所述入光面上还具有基材,在所述入光面上具有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相对应的弧形凹槽,在所述基材上开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菲涅尔透镜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轴心线。
进一步的,所述菲涅尔透镜具有若干个同心布置的环形齿状结构,以及被所述环形齿状结构环绕的凸透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菲涅尔透镜具有两个同心布置的环形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齿状结构与菲涅尔透镜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轴心线。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凹槽的顶部不超过所述凸透镜结构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菲涅尔透镜的折射率为1.55~1.6,透光率大于90%。
进一步的,所述菲涅尔透镜呈阵列排列且其数量为复数。
采用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该增光膜在设计时通过设定所述菲涅尔透镜及其入光面的弧形凹槽结构的一些特征参数,可以实现对所述菲涅尔透镜焦点位置的调节,使得入射光得到良好聚集,且可控制光线汇聚的角度范围,进而可以有效的控制背光模组的发光面积,提高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5、增光膜,152、出光面,153、入光面,154、基材,1541、通孔,16、菲涅尔透镜,161、弧形凹槽,162、环形齿状结构,163、凸透镜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增光膜15,包括入光面153及出光面152,所述增光膜15由处于同一平面若干菲涅尔透镜16一体形成,在所述入光面153上还具有基材154,在所述入光面153上具有与所述菲涅尔透镜16相对应的弧形凹槽161,在所述基材154上开有与所述弧形凹槽161相对应的通孔1541,所述弧形凹槽161与所述菲涅尔透镜16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轴心线。
具体的,所述菲涅尔透镜16呈阵列排列且其数量为复数,所述菲涅尔透镜16具有两个同心布置的环形齿状结构162,以及被所述环形齿状结构162环绕的凸透镜结构163。所述弧形凹槽161的顶部不超过所述凸透镜结构163的顶部,所述环形齿状结构162与菲涅尔透镜16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轴心线。由于每个环形齿状结构162仍然具有平凸透镜的球面和平面,因此对光具有汇聚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入光面153用以接收由下扩散板发射出来的均匀的光线,光线从入光面153射入该增光膜15,然后从出光面152发射出来,在复数个呈阵列排布的菲涅尔透镜16的作用下使光线产生有效汇聚,以致最后形成复数个呈阵列排布的聚光焦点,这些聚光焦点通过上扩散板的作用最终使得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且能通过控制增光膜15表面菲涅尔透镜16的聚光焦点的位置,使得背光模组最终的出光面152面积与其所对应的LCD模组所需的发光面积尽量一致,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背光模组特定范围内出射光的强度,增强聚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驰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六安驰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8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纤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