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产环己醇和乙醇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8415.6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温朗友;宗保宁;纪洪波;慕旭宏;杜泽学;马东强;杨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9/149 | 分类号: | C07C29/149;C07C35/08;C07C31/08;C07C67/04;C07C67/08;C07C67/54;C07C69/14;C07C7/08;C07C13/18;C07C5/11;C07C13/20;C07C5/367;C07C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产 醇和 乙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联产环己醇和乙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由乙酸与环己烯原料反应制造乙酸环己酯的步骤;所述环己烯原料由环己烯、环己烷和可选的苯组成;
(2)用环己醇通过催化精馏脱除环己烷原料中的乙酸,获得纯度大于95%的环己烷,同时制造乙酸环己酯的步骤;所述环己烷原料由环己烷、乙酸和可选的苯和/或环己烯组成;所述环己烷的纯度以苯、环己烯和环己烷的总质量分数计;所述环己烷原料中,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0%~35%;
(3)提纯乙酸环己酯的步骤;
(4)由乙酸环己酯加氢制造环己醇和乙醇的步骤;和
(5)提纯环己醇和乙醇的步骤;
其中,步骤(1)~(5)按方式A或方式B进行,
方式A:
步骤(1)中,采用催化精馏塔,由此获得环己烷原料和第一粗乙酸环己酯物流;
步骤(2)中,所述环己烷原料来自步骤(1),所述环己醇来自步骤(5),由此获得第二粗乙酸环己酯物流;
步骤(3)中,将来自步骤(1)、(2)的第一和第二粗乙酸环己酯物流合并,进行分离,由此获得提纯的乙酸环己酯物流;
步骤(4)中,将步骤(3)所得的乙酸环己酯物流加氢,由此获得粗环己醇和乙醇物流;
步骤(5)中,对步骤(4)所得的粗环己醇和乙醇物流进行分离,由此获得提纯的环己醇和乙醇,将提纯的环己醇的一部分用于步骤(2);
方式B:
步骤(1)中,不采用催化精馏塔,由此获得含乙酸、环己烷和乙酸环己酯的产物物流;
步骤(2)中,所述环己烷原料来自步骤(3),所述环己醇来自步骤(5),由此获得第三粗乙酸环己酯物流;
步骤(3)中,将来自步骤(1)的产物物流与来自步骤(2)的第三粗乙酸环己酯物流合并,进行分离,由此获得环己烷原料和提纯的乙酸环己酯物流;
步骤(4)中,将步骤(3)所得的乙酸环己酯物流加氢,由此获得粗环己醇和乙醇物流;
步骤(5)中,对步骤(4)所得的粗环己醇和乙醇物流进行分离,由此获得提纯的环己醇和乙醇,将提纯的环己醇的一部分用于步骤(2);
其中,步骤(2)按方式(Ⅰ)或方式(Ⅱ)进行,
方式(Ⅰ):在催化精馏塔中,将环己烷原料与环己醇逆流接触,使环己烷原料中的乙酸与环己醇发生酯化反应而脱除,由塔顶得到纯度大于95%的环己烷;
方式(Ⅱ):在萃取催化精馏塔中进行,该塔由上而下,包括精馏段、萃取段、反应段和提馏段;环己烷原料从所述萃取段上部进入,与从所述反应段下部进入的环己醇逆流接触,使环己烷原料中的乙酸与环己醇发生酯化反应而脱除,由塔顶得到纯度大于95%的环己烷;
所述方式(Ⅰ)和(Ⅱ)中,采用的酯化催化剂为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己烷原料中,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0%~2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己烷原料为环己烷与乙酸的共沸物,或者为环己烷、乙酸与环己烯和/或苯的共沸物。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己烷原料中,苯的质量分数为0.2%~1%,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0.5%~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Ⅰ)中,所述催化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为10~150,在其中1/3理论塔板数~2/3理论塔板数之间布置有催化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Ⅰ)中,所述醇的进料量与所述环己烷原料中乙酸的进料量摩尔比为1.01:1~1.1:1。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Ⅱ)中,所述萃取催化精馏塔中,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为10~50,萃取段的理论塔板数为10~50,反应段的理论塔板数为10~50,提馏段的理论塔板数为10~50。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Ⅱ)中,所述醇的进料量与待分离的环己烷原料中乙酸的进料量摩尔比为1:1~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84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