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Lycosin-Ⅰ在制备抗炎和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58190.4 申请日: 2017-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7496904B 公开(公告)日: 2020-03-17
发明(设计)人: 蒋立平;李先耀;唐雅琴;蒋进英;侯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8/16 分类号: A61K38/16;A61P29/00;A61P33/02
代理公司: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代理人: 周松华
地址: 410083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肽 lycosin 制备 弓形虫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具体涉及多肽Lycosin‑Ⅰ在制备抗炎和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抗炎和抗弓形虫药物含有有效剂量多肽Lycosin‑Ⅰ,Lycosin‑Ⅰ采用Fmoc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Lycosin‑Ⅰ能够抑制单核细胞THP‑1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也能抑制TNF‑α诱导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表达,还能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和入核,此外,还能明显降低弓形虫速殖子的侵入力和繁殖力。本发明的多肽Lycosin‑Ⅰ在制备抗炎和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和杀灭弓形虫的作用,并能够减轻急性弓形虫病产生炎症所导致对宿主细胞的损害,为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炎症药物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肽Lycosin-Ⅰ在制备抗炎和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是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如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免疫反应等。炎症的基本特征为红、肿、热和痛。红和热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所致,肿是由于血管扩张导致的血液成份渗出导致,痛是由于血液的渗出成分及一些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不仅炎症细胞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由其分泌的大量炎症因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炎症因子中,有着代表性的一类主要是白介素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和粘附分子等。

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是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当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可分泌粘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来加强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从而进一步激活内皮细胞,与此同时,一些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白介素-8)的分泌也会同样增加,而这一类炎症因子的分泌继而会进一步诱导炎症的放大。

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调控炎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调节上述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因此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来达到控制炎症发生发展。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原生动物,广泛寄生于人和各种动物,由它所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全球大约有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虽然我国弓形虫的人群平均感染率大约为7.9%,但是随着我国饲养宠物家庭数量的增多,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弓形虫病的感染率有急剧上升的趋势。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通过胎盘垂直把虫体传给胎儿,从而可致流产、早产、畸胎和死胎,对我国的优生优育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时,脑弓形虫病是艾滋病等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疾病,引发致死性病变。家畜也受到弓形虫病的严重威胁,家畜的弓形虫感染率为10%-50%,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没有预防弓形虫病的疫苗,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也主要有磺胺嘧啶、乙胺嘧啶、螺旋霉素、阿奇霉素、青蒿素、蒿甲醚等。但是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仍然存在可选药物少、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药物毒副作用大、产生抗药性等难题,特别是尚无杀灭弓形虫包囊内的缓殖子和清除包囊的药物,这是抗弓形虫药物研发的重点和难点。

弓形虫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炎因子。弓形虫感染宿主,会导致宿主产生急性和慢性的炎症反应,其中以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并伴有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弓形虫病的最基本病理改变。弓形虫感染宿主以后,诱导宿主通过T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弓形虫的免疫调节作用。

多肽Lycosin-Ⅰ是由24个氨基酸残基、8个阳离子构成的具有α-螺旋二级结构的线性肽类物质,且为两性分子,羧基端酰胺化,与其他阳离子两性分子抗菌肽结构高度相似。目前对其报道主要有抗菌及抗肿瘤的作用,但在抗炎和抗弓形虫方面未见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Lycosin-Ⅰ在制备抗炎和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目的是拓展多肽的应用范围,为抗炎和抗弓形虫提供新型药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8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