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相容性青光眼房水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57992.3 | 申请日: | 201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1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 发明(设计)人: | 林全愧;韩月梅;赵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相容性 青光眼 引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眼科医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相容性青光眼房水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致盲眼病。青光眼是一类由病理性高眼压导致的视神经损害性疾病,控制眼内压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手段。尽管抗青光眼药物、激光技术为控制眼内压提供了技术和可能,但是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相当部分的青光眼患者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临床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是目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方式中的终极治疗方法。该手术是通过切除小梁组织从而建立一个从眼内到眼球壁外结膜下的通道,是的眼内的房水可以从另外途径引流,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然而滤过泡纤维化而失效等术后长期并发症,是该手术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疗效的问题。构建稳定的房水引流通道,获得稳定的房水引流效果,从而提高手术的术后长期效果,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相容性青光眼房水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生物相容性青光眼房水引流管,所述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管为由壳聚糖制成的微型壳聚糖管,所述的微型壳聚糖管的内径为300-700μm,外径为400-950μm。
一种生物相容性青光眼房水引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粉末溶于稀醋酸配制成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然后将微型管状模板放入壳聚糖溶液中,使壳聚糖吸附在微型管状模板上;随后将吸附了壳聚糖的管状模板取出,放入碱性凝固液中;凝固后取出,再次交替放入壳聚糖溶液和碱性凝固液,循环操作1-30次;用蒸馏水洗涤所得到的包被壳聚糖的管状物,并干燥;最后脱去中间管状模板,得到微型壳聚糖管。
所述的稀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8%。
所述的壳聚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8%。
所述的碱性凝固液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的蒸馏水洗涤所得到的包被壳聚糖的管状物3-6小时。
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60-80℃。
所述的微型管状模板为规格为0.1mm*100mm至0.5mm*100mm的玻璃点样毛细管、外径为0.6mm的23G注射针头或外径为0.7mm的7号注射针头及外径为0.6mm的医用硅胶管中的一种。
所述的碱性凝固液为NaOH或KOH。
本发明的原理是:壳聚糖是天然来源的一种聚多糖,其pKa约为6.3,在酸性 pH 下溶解,而在碱性条件下形成凝胶析出。基于其独特的溶解特性,使其能通过模板-凝固法制备基于壳聚糖的微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相容性青光眼房水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模板-凝固法制备壳聚糖微管作为青光眼引流装置,以获得稳定的生物相容性房水引流通道。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获得的壳聚糖微引流管便于消毒、包装及运输,是一种成本低廉、便捷可行的青光眼房水引流产品。
说明书附图
图1为壳聚糖微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将壳聚糖粉末溶于质量分数为2%稀醋酸,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然后将微型管状模板0.1mm*100mm玻璃点样毛细管放入壳聚糖溶液,使壳聚糖吸附在模板上;随后将吸附了壳聚糖的管状模板取出,放入质量分数为4%的碱性凝固液NaOH溶液中;凝固后取出,再次交替放入壳聚糖溶液和碱性凝固液,循环操作5次;用蒸馏水洗涤所得到的包被有一定厚度的壳聚糖管状物3小时,60摄氏度干燥;最后脱去中间管状模板,得到微型壳聚糖管。
实施例2
将壳聚糖粉末溶于质量分数为5%稀醋酸,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然后将微型管状模板0.6mm的23G注射针头放入壳聚糖溶液,使壳聚糖吸附在模板上;随后将吸附了壳聚糖的管状模板取出,放入质量分数为6%的碱性凝固液KOH溶液中;凝固后取出,再次交替放入壳聚糖溶液和碱性凝固液,循环操作15次;用蒸馏水洗涤所得到的包被有一定厚度的壳聚糖管状物4小时,70摄氏度干燥;最后脱去中间管状模板,得到微型壳聚糖管。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7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