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智能幕墙采光顶的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7966.0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7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栋;董润;陈进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8 | 分类号: | E04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温 隔热 效果 智能 幕墙 采光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智能幕墙采光顶及其工作方法,本智能幕墙采光顶包括有幕墙板,所述幕墙板安装在建筑顶部的最外层;所述幕墙板与建筑的楼板之间通过向外倾斜的立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幕墙板的下表面紧密的贴附有隔水膜;在所述幕墙板和楼板之间还安装有透明、柔软弹性的穹顶;所述穹顶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立面上;所述穹顶、隔水膜和立面围成呈液封状态的透镜层;在所述透镜层内充满有透明液;所述透镜层与一个补液层密闭连通,在所述补液层和所述密闭空间之间安装有调控机;该幕墙采光顶能够根据季节不同调节采光顶结构以气候变化,同时它具有良好透光、保温、隔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顶层结构,特别的,是一种幕墙采光顶。
背景技术
幕墙,又名建筑幕墙,帷幕墙,是现代化建筑的经常使用的一种立面,一般由金属、玻璃、石材以及人造板材等材料构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外层;幕墙不承受任何结构荷载,仅与结构板或柱连接承受自重和抵抗风压;幕墙的通透、简明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美感,同时对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现代建筑中,为了强调建筑的美感有时会将建筑的顶层用幕墙覆盖,用幕墙覆盖的顶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以使室内变得明亮、视野变得开阔;同时幕墙结构自重较轻,能够有效减轻建筑的重量;同时透明的幕墙更能够使人们在房间内部观赏到美丽的夜空,有效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但是,有些幕墙采光顶使用的玻璃面积过大,同时玻璃较薄,在顶层层高不高的情况下无法有效隔热、保温,这使得建筑内部夏热、冬冷,热工性能过差且不节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幕墙采光顶,该幕墙采光顶能够根据季节不同调节采光顶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同时它具有良好透光、保温、隔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智能幕墙采光顶包括有幕墙板,所述幕墙板安装在建筑顶部的最外层;所述幕墙板与建筑的楼板之间通过向外倾斜的立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幕墙板的下表面紧密的贴附有隔水膜;在所述幕墙板和楼板之间还安装有透明、柔软弹性的穹顶;所述穹顶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立面上;所述穹顶、隔水膜和立面围成呈液封状态的透镜层;在所述透镜层内充满有透明液;所述透镜层与一个补液层密闭连通,在所述补液层和透镜层、补液层连通的密闭空间之间安装有调控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透镜层内仅填充有透明液,没有空气进入,因此整个透镜层形成均匀、透明的透镜,该透镜紧贴幕墙板并由幕墙板的支撑架承重。
在夏季时,操作调控机抽取透镜层内的透明液,此时透镜层将变瘪,穹顶将逐渐向上凹进,此时透镜层变成凹透镜;当阳光照射在建筑物的顶端时,该凹透镜能够有效散射阳光,仅让少部分阳光照射在顶层的房间内,此时室内的亮度不会明显减少,同时室内受到的热辐射将大大降低,因此顶层既能够保持凉爽的环境,又能够有充足的光线;同时,透镜层内的透明液能够有效阻隔热量的传导,起到保温作用。
在冬季时,操作调控机将补液层内的透明液打进透镜层,此时透镜层逐渐膨胀,穹顶向下弯曲,此时透镜层变成凸透镜;冬季阳光较少,室内温度较低,而凸透镜能够将更多的光线聚集并收入室内,此时顶层的房间内变得明亮、温暖,有效降低了制热空调的使用功率,从而起到一定的节能环保作用;由于穹顶向下弯曲,顶层的高度将有小幅度的下降,此时的房间变得紧凑、温和,相较于空荡荡的房间更容易给人以温暖;此外,随着透镜层的加厚,采光顶的隔热、保温效果得到加强,因此室内的热量能够长时间的维持。
综上,根据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透镜层的厚度,从而实现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度和光照亮度,进而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房间,使房间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及合适的亮度,本发明的原理新颖、独特,结构精巧,建筑从上方观察就像镶嵌了一颗宝石,具有较高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作为优选,在所述透镜层内填充有锁水丝,各所述锁水丝垂挂于所述隔水膜上;大量的透明液在液体亲和力的作用下吸附于锁水丝上,透明液的重量直接由锁水丝承受,有效减轻了透明液对穹顶的压力,从而延长穹顶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透镜层的液封等级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79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直流屏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变电站运维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