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6793.0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娟;刘惠民;王长江;罗红梅;刘书会;李敏;颜世翠;邵卓娜;张志敬;周伟;陈涛;刘华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9/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质 块体 追踪 三维 压力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测井数据建立单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步骤2,根据各测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建立地层压力曲面;步骤3,对各地层压力曲面进行插值;步骤4,利用各地层压力曲面构建地层压力框架模型;步骤5:在地层压力框架模型内识别三维压力封闭块体;步骤6:对识别的三维压力封闭块体,进行压力特征赋值并建立三维压力场模型。本发明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整个建模过程算法先进高效,压力场变化趋势准确,为建立合理的油气成藏模式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属于石油地质油气勘探和钻井工程三维压力场建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相继发现了许多异常压力油气田(彭大均等,1988、1995;徐国盛等1995、1996;龚再升等,1997;解习农等,1998、2000;夏新宇等,2002;杨瑞召,1994;张立宽等,2004;郑玉凌等,1998;周兴熙,2004;陈红汉等,2003;金博等,2004等)。据J.M.Hun(t1990)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己在180个沉积盆地发现流体高压力异常,个别地区出现低压异常。龚再升(1991)曾对世界上160多个油气田统计,显示异常压力油气田占59.5%(高压约占47.7%。低压约占11.8%)。大量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充分表明,压力是油气排出、运移和聚集的前提与基础,且与油气生成、保存及成岩-成矿流体的关系十分密切。认识与评价地层压力及其所包含的全部工程、地质与地球物理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气工业界与地质科技界的关注。
迄今为止,可用于研究和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有很多,但就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而言,以利用声波测井、实测地层压力(DST,RFT,FMT等)的测井法和地震速度资料最为广泛。其中前两种方法仅适用于已钻探地区,但部分地区实测压力资料比较零星,区域连续性较差,是利用其他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基础;后者则可应用于凹陷深部和未钻探地区的压力研究和预测,为钻探提供钻前预测服务,并使研究区内压力场和超压系统的研究得以在盆地级规模上展开,但是受地震速度采样稀疏的影响,预测精度较低。也有部分国内外学者提出并研究了地震反射波压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叠前波形反演、AVO反演、多分量岩石物性分析等,但该方法仅能对地层压力进行静态经验预测,无法描述压力场的变化特征。孙运宝等人研究了在DuganFlening提出的沉积压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Harrison and Summa,1991;Luoand Vasseur,1992;Gordon and Flemings,1998),该模拟研究更侧重于描述沉积加载对压力演化的影响。所以目前对于能够准确系统反应空间地层压力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比较少而且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高效准确的反应地层压力空间变化规律和特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测井所得测井数据建立单井二维地层压力系数曲线;
步骤2:根据各单井二维地层压力系数曲线建立地层压力曲面;
步骤3:对各地层压力曲面利用三角剖分法进行地层压力曲面插值;
步骤4:利用包围盒判断法正确进行地层曲面求交,从而构建合理地层压力框架模型;
步骤5:利用拓扑一致性曲面模型追块的方法将各曲面之间的地层块、断层块追踪出来,并生成一个个单独的压力封闭块体对象;
步骤6:对识别的三维压力封闭块体,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赋值并建立三维压力场模型。
进一步,步骤1中,建立单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前,还包括综合单井测井数据、斜井轨迹数据、井分层数据建立单井测井综合解释环境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6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制作动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的清分扎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