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和基桩修复与加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4708.7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0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魏从杰;李键;张芹;姚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修复 加固 复合 组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包括:套筒;格栅,位于套筒内,所述格栅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栅条和若干个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栅条,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及若干个限位器,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内壁,用以限制所述格栅在第二方向的移动,并使所述格栅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上述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格栅位于套筒内,并通过限位器定位,且限位器限制格栅的移动,使得套筒和格栅是一个整体。修复加固基桩时,不用再分步安装格栅和套筒,直接将该复合组件包覆在表面清洁处理的基桩上即可,工艺简单,操作难度小,省时省力,实现快速装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桩修复与加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的修复加固与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和一种基桩修复与加固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物结构的基桩易受到腐蚀、负载、震动、冲击而损坏,影响建筑物的局部或整体的使用功能。尤其是在海洋、大江大河环境下的涉水基桩,受到较强水流的冲击、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冻融作用、恶劣气候以及机械性破坏,混凝土易开裂和剥落、骨料损失、钢筋腐蚀,降低桩基的承载能力,甚至整体建筑结构坍塌。
目前基桩修复加固与防护的主要方法有粘贴钢板或复合材料、增大截面积等。但是上述技术方法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维护时间短等缺陷。尤其是在涉水基桩的修复加固过程中,需排水作业,施工成本高,且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近年来,国内出现利用复合纤维套筒加固基桩的装置,专利号为ZL201520440670.5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利用纤维格栅作为箍筋材料,结合外部套筒对水工基桩进行修复加固。该技术方案较传统的修复加固技术方法有所改进,但是也存在需要分步安装格栅和套筒,工艺复杂且操作难度大,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容易操作的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
一种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包括:
套筒;
格栅,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格栅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栅条和若干个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栅条,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以及若干个限位器,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内壁,用以限制所述格栅在第二方向的移动,并使所述格栅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上述用于基桩修复加固的复合组件,格栅位于套筒内,并通过限位器定位,且限位器限制格栅的移动,使得套筒和格栅是一个整体。修复加固基桩时,不用再分步安装格栅和套筒,直接将该复合组件包覆在表面清洁处理的基桩上即可,工艺简单,操作难度小,省时省力,实现快速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呈圆筒状或长方筒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器上具有供所述第一栅条穿过的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器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下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端具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第二主体部下端具有与所述限位槽匹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高度;
所述限位部插入所述限位槽内,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和侧壁以及所述限位部的端面围成供所述第一栅条穿过的所述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匹配的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部插入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同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连接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下端面围成供所述第一栅条穿过的所述插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4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