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法硬件电路、片上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2544.4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1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王开兴;田清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7/523 | 分类号: | G06F7/5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魏雪娇;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法 硬件 电路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乘法硬件电路、片上系统和电子设备,该硬件电路包括对数域加法器和线性域转换电路,其获取子电路获取对数域表示的数据,对数域表示是以数据的绝对值取以2为底的对数值表示数据的值的格式,数据在对数域表示格式下为1+m+n比特的二进制数;译码子电路译码得到第一小数位对应的线性表示格式,线性表示格式是以数据本身的值进行表示的格式;移位子电路根据对数值的整数部分的值M,对第一小数位对应的线性表示格式进行移位,得到数据的绝对值在线性表示格式下的值;输出子电路将数据表示为线性表示格式下的1+j+k比特的二进制数。本申请的硬件电路能够减小数据在线性域和对数域间转换时的开销,提高乘累加计算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乘法硬件电路、片上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往往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智能终端的普及,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重视,它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各种传感器输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在这些数据处理的算法中,矩阵运算是一种核心计算模式,例如矩阵乘法,而矩阵乘法的基础是乘累加运算。利用一个典型的VGG16神经网络处理一张规模为224*224图片的计算量就是290亿次乘累加运算,这对当前的计算硬件与计算模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乘累加运算中,乘法的代价最大,制约着矩阵运算的速度,也会影响设备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乘法硬件电路、片上系统及电子设备,能够减小数据在线性域和对数域之间转换时的开销,可以提高基于乘法的各种运算的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乘法运算的乘法硬件电路,具体的,这里的硬件电路是指基于ASIC、FPGA等实现的电路,而不是基于通用处理器(如基于x86、ARM架构的,需要读取指令来执行特定操作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理论上也可以使用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但效率并不高,因此,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数据,需要使用基于ASIC、FPGA实现的硬件电路。本实施例乘法硬件电路是指能够实现乘法的硬件电路,也不限定在乘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其他的运算,例如,累加运算等。
本实施例中的乘法硬件电路包括:对数域加法器和线性域转换电路,线性域转换电路包括指数运算子电路、移位子电路和符号位确定子电路;
其中,对数域加法器用于对第一对数域数据a1和第二对数域数据a2进行加法运算,得到对数域数据c1,其中,对数域数据是指对将线性域数据的绝对值取以2为底的对数值并结合线性域数据正负符号位后得到的数据;a1和a2通过分别对两个用于乘法运算的第一数据A1和第二数据A2进行对数域变换得到,a1、a2和c1都为由1+m+n比特构成的二进制数,m和n均为正整数,1比特为第一符号位,用于指示正负符号(下文也简称“符号”,本申请并不进行区分),m比特用于指示整数部分的值,n比特用于指示小数部分的值;
本申请中,对数域数据与线性域是相对的关系,如果一个数据进行了对数域转换(即这个数据的绝对值取以2为底的对数值并结合该数据正负符号位后来进行表示)得到另一个数据,则称对数域转换前的数据为线性域数据,称转换后的数据为对数域数据。例如,对于一个数据-8,将-8的绝对值取以2为底的对数值为log2|-8|=3,再结合-8的正负符号(-),从而得到-3,则称-8为线性域数据,-3为对数域数据。相对地,数据除了可以进行对数域转换外,也可以反过来进行线性域转化(即取2的该数据绝对值次方,并结合该数据的符号位来表示)。例如,对于-3,先取2的|-3|次方等于8,然后结合符号位(-)得到-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2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