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缓存实现移动互联网络服务访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2188.6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3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健;戴鸿君;崔立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865;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杨树云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缓存 实现 移动 互联网络 服务 访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配置文件控制缓存实现移动互联网络服务访问的系统及方法,包括设置在服务端缓存服务器上的主缓存区、副缓存区,及设置在服务端的用于存储和管理配置文件的容器,配置文件包括容器配置文件、路由配置文件、差异配置文件;当移动终端对服务器请求服务和访问数据时,对主缓存区进行填充,将服务关键字、优先级、时间戳、服务入口地址等字段存储在路由配置文件中;副缓存区随着主缓存区的填充进行自动填充,形成主缓存区的副本;差异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主缓存区与副缓存区之间的差量变化。本发明减少了服务访问和数据获取的时间,提高了访问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缓存实现移动互联网络服务访问的方法,属于移动互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应对用户数和带宽的迅速增长,降低网间流量结算,通信运营商开始广泛使用互联网缓存(Web Cache)技术,即把可以进一步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内容存放在靠近用户的缓存服务器中。这样不但节省网络出口带宽,降低Web服务器负荷,还能降低用户访问内容的时延。现有的互联网缓存一般部署在运营商的公网上,主要有DNS重定向、HTTP重定向和策略路由三种方式。其中,策略路由的缓存方式会增加网络的复杂度,而且不稳定,所以很少采用。现在的网络多采用DNS重定向和HTTP重定向这两种方式。
缓存指的是将需要频繁访问的网络内容存放在离用户较近、访问速度更快的系统中,以提高内容访问速度的一种技术。缓存服务器就是存放频繁访问内容的服务器。
缓存提供了比将访问对象放在Internet Web服务器上更好的方法,它将需要频繁访问的Web页面和对象保存在离用户更近的系统中,当再次访问这些对象的时候加快了速度。缓存系统包含三个主要模块,包括重定向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缓存模块。在移动互联网络模式中,海量的数据访问和请求通过不同的终端传递到服务提供端,这一过程要求服务提供端具有及时、可靠、准确的响应,涉及数据库访问、网络传输、访问路由等多种问题。
“互联网+”时代,移动性正在考验着企业的网络,传统的安全手段已经不足以应对今天的移动安全管理,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制定内部的BYOD策略。而企业移动战略中的关键技术—应用容器化与安全工作区就变得尤为重要。容器是伴随着瘦客户端系统的发展而诞生的。在开发瘦客户端系统时,开发人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关注线程安全、事务、网络、资源等等细节,从而降低了开发效率。由于对这些细节的解决方法一般是固定不变,或者只是改变参数,所以从代码重用和设计模式的角度出发,开发人员将这些底层细节提取出来,做成平台,并提供一定的接口。这样,业务开发人员就不需要在关注与这些底层细节的实现,而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容器一般遵守可配置的原则,即容器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对容器参数的配置,来达到自己的使用需求,而不需要修改容器的代码。
中国专利文献CN103763371A公开一种动态控制移动端应用缓存方法,根据需求调整缓存策略,所以使用比较灵活,模块不更新,在缓存中配置到对应的缓存区域,模块以后将从本地缓存获取资源;如果需求改变,模块动需态获取数据,在缓存中配置到对于的动态缓存区域,模块将从服务器获取数据。但是,该专利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首先,该专利中在本地缓存与服务器缓存内容出现局部不一致的情况,也会全部替换本地缓存,造成时间和效率的浪费;其次,本地缓存在出现“脏数据”的情况反应缓慢,不能及时获取差异数据;最后,本地缓存没有副本备份,发生丢失、差错等故障后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配置文件控制缓存实现移动互联网络服务访问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术语解释:
1、优先级(priority)是一种约定,优先级高的先做,优先级低的后做。优先级是计算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2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