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49467.7 | 申请日: | 201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齐忠昱;方明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残极炭块 冷却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电解铝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及使用方法。分解式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由一面开口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开口面的盖板构成,箱体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由紧固件连接成为一体;箱体的上部设有凸台,中间部位设有引风口,下部设有刹车装置和万向滚轮,下部还设有定位孔;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开口端分别设有折叠罩板,托盘上设有放置孔,盖板的上部底面设有凹槽。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冷却效果好、便于集中收集废气和集中冷却残极炭块、不影响电解车间的运输通行,一次可以冷却多个残极,并且不使用时,左、右箱体可以拆开,不占用地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电解铝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预焙槽炼铝阳极炭块参与到电解化学反应中,并不断消耗,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更换电解槽内的阳极炭块,刚更换的残极炭块温度达到450℃并散发出大量的NaF、ALF3、HF和SO2等对环境有害的废气,而且热残极暴露在室内自然冷却到常温需要六小时以上,冷却散发大量的热量进一步恶化电解车间工作环境,甚至会影响到电解槽的热平衡。
现有的技术中采用方法一、在两个电解车间之间设有冷却间,冷却间的一端与连接两个电解车间的通廊相连,在冷却间内设有冷却区,每个冷却区的上方设有集气罩,集气罩与水平烟道连接,水平烟道与汇总管连接,与通廊连接的冷却间的一端设有卷帘门。方法二、冷却箱设置在电解车间的铝电解槽的出铝端通道处,冷却箱一侧的上部设有与净化管路连接的接口法兰,另一侧设有可拆卸的前盖,运送残极到冷却箱的小车,小车上设有装残极的托盘,小车的底部设有滚轮,滚轮设在轨道上。方法三、采用整体式冷却箱。方法一的缺点是在电解车间的通廊设置卷帘门,系统冷却效果差、结构复杂、增加维修量和占地面积过大。方法二的缺点是在铝电解槽的出铝端通道处设置轨道,使出铝车颠簸,容易出现事故。方法三的缺点是当三个或更多的残极放入冷却箱时会使箱体的体积过大,影响电解车间的运输通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电解铝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及使用方法,目的是系统冷却效果好、便于集中收集废气和集中冷却残极炭块、不影响电解车间的运输通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分解式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由一面开口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开口面的盖板构成,箱体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由紧固件连接成为一体;箱体的上部设有凸台,中间部位设有引风口,下部设有刹车装置和万向滚轮,下部还设有定位孔;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开口端分别设有折叠罩板,托盘上设有放置孔,盖板的上部底面设有凹槽。
紧固件设置在左箱体的顶部和中部。
箱体上部的凸台与盖板上部的凹槽相匹配。
托盘上的放置孔与箱体上的定位孔相匹配。
折叠罩板与盖板的圆弧形相匹配。
盖板为4至10个弧形板构成。
一块折叠罩板的一侧与左箱体开口端的端面铰接,另一块折叠罩板的一侧与右箱体开口端的端面铰接。
分解式残极炭块的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先将装有残极炭块的托盘移动到指定位置,将左箱体和右箱体移动至装有残极炭块的托盘处,用紧固件将左箱体和右箱体固定连接,将折叠罩板为从收起位置翻转至密封位置;将托盘两侧定位销从放置孔取出,插入箱体上的定位孔内;刹车装置将万向滚轮定位;用盖板密封;打开引风口,冷却结束后人工开起盖板,打开刹车装置,取出定位销,收回折叠罩板,将箱体移至待定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冷却效果好、便于集中收集废气和集中冷却残极炭块、不影响电解车间的运输通行,一次可以冷却多个残极,并且不使用时,左、右箱体可以拆开,不占用地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