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劲性复合桩数据计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9414.5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7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海;沙焕焕;邓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焕焕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7;E02D5/22;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通市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数据 计算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劲性复合桩数据计算系统,CPU对外部输入的工程参数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劲性复合桩数据;所述劲性复合桩数据包括劲性复合桩内外芯材料、直径、长宽、桩顶和桩底标高、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基础沉降量;所述劲性复合桩是将散体桩、半刚性桩、刚性桩中两种或三种桩型复合为同一桩体,形成有互补增强作用的复合桩,由外芯和内芯两部分组成,其中内芯为刚性桩,外芯为散体桩或半刚性桩或散体桩与半刚性桩的复合形式;所述工程参数包括上部结构荷载、各土层厚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本发明能为劲性复合桩的设计人员提供自动计算和经验修正后的数据文件,简化设计过程,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减小计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实施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劲性复合桩数据计算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劲性复合桩设计时,各参数和系数取值受设计人员素质影响较大,当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时,其设计安全系数可能过高或过低,安全系数过高则成本过高,安全系数过低则容易出现事故。已经施工完成的劲性复合桩工程的数据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地区经验,但各工程的设计施工方不同,相互之间难以进行已有施工数据的总结、存储和交流,劲性复合桩的设计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工程参数自动计算并修正劲性复合桩数据,并为使用者输出数据文件的劲性复合桩数据计算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劲性复合桩数据计算系统,包括CPU,CPU接有存储器,其特征是:CPU对外部输入的工程参数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劲性复合桩数据;所述劲性复合桩数据包括劲性复合桩内外芯材料、直径、长宽、桩顶和桩底标高、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基础沉降量;所述劲性复合桩是将散体桩、半刚性桩、刚性桩中两种或三种桩型复合为同一桩体,形成有互补增强作用的复合桩,由外芯和内芯两部分组成,其中内芯为刚性桩(C桩),外芯为散体桩(S桩)或半刚性桩(M桩)或散体桩与半刚性桩的复合形式(即SM桩);所述工程参数包括上部结构荷载、各土层厚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存储器自动存储每个工程的工程参数和劲性复合桩数据计算值,工程施工完成后再人工输入劲性复合桩数据实际值,记录计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下一项工程计算时自动调取既有工程计算误差结果进行计算值修正。
在计算得出劲性复合桩数据后,CPU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输出一份包含所有输入数据、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的劲性复合桩数据文件;所述劲性复合桩数据文件所包含的数据由使用者指定显示部分或全部。
计算过程步骤如下:输入本工程上部结构荷载要求→输入本工程地质条件参数→在CPU上选择劲性复合桩内外芯材料→CPU选择默认的直径、长宽、桩顶和桩底标高开始计算,使用者也可不使用默认参数而是输入指定参数→CPU根据程序内已设定好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劲性复合桩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基础沉降量→CPU自动调取上部结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参数最接近的既有工程计算误差,对本工程的劲性复合桩数据修正→CPU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输出一份包含所有输入数据、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的劲性复合桩数据文件,由使用者指定显示部分或全部。
本发明能为劲性复合桩的设计人员提供自动计算和经验修正后的数据文件,简化设计过程,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减小计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实施简单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焕焕,未经沙焕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