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倒置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8573.3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桁架 倒置 预制板 直筋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混凝土叠合板 钢筋混凝土 施工阶段 叠合层 焊接 混凝土 施工 叠合层混凝土 叠合层钢筋 预制板钢筋 倒三角形 平行放置 承载力 叠合板 刚体 减小 挠度 上层 侧面 节约 支撑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倒置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叠合板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倒置钢筋桁架以及后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组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混凝土和预制板钢筋,倒置钢筋桁架由三根直筋与两根弯筋焊接而成,三根直筋平行放置,分别位于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两根弯筋分别从侧面与三根直筋焊接,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与倒置钢筋桁架制作成一个整体,上层两根直筋埋于预制板混凝土中,后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包括叠合层混凝土和叠合层钢筋,倒置钢筋桁架减少施工时预制板底的复杂支撑体系,节约成本,同时倒置钢筋桁架在施工阶段能有效提高结构的刚体和承载力,大大减小施工阶段预制板的挠度及开裂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楼板施工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倒置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背景
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是将预制与现浇工艺相结合,在预制构件上浇筑一层混凝土而形成一种装配整体式结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具有节省脚手架和模板,施工快速,整体性好等优点,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叠合板的应用越来越多。
按照受力性能,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可以分为两类,若施工时预制板吊装就位后,在其下设置支撑,施工阶段的荷载将全部由支撑承受,预制板只作为叠合层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待叠合层现浇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拆除支撑,叠合截面便能够承受使用期的全部荷载作用,整个截面的受力是一次发生的,称为“一次受力叠合结构”;若施工时预制板吊装就位后,以预制板作为现浇层混凝土的模板并承受施工期荷载,待其上现浇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形成的叠合截面承受使用荷载,叠合截面的应力状态是由两次受力产生的,受力过程有两个阶段,称为“二次受力叠合结构”。
对于无施工支撑或少施工支撑的二次受力叠合板,施工阶段预制板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至关重要,避免预制板在施工阶段的变形过大而影响其安全性和适用性。提高预制板施工阶段的刚度对于控制其变形来说至关重要,常规的叠合板为达到这一目标,通常将板制作的较厚或者配置钢筋较多,需要大型机械吊装,且带来室内净空减小,影响使用性能。
同时,申请号为201510659734.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及预埋钢筋桁架的叠合板底板,其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及与上弦筋焊接的腹筋,腹筋为两组连续波浪形钢筋,两组连续波浪形钢筋的单个波的最高点均与上弦筋焊接为一体,两组连续波浪形钢筋的单个波的最低点对称设置在上弦筋两侧。该钢筋桁架能够增加叠合板的刚度,减小施工过程中的挠度,但是制作钢筋桁架的腹筋需要较多的钢筋,实际情况可能并不需要配置那么多的腹筋,从而造成钢筋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现状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倒置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并详细阐述了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倒置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倒置钢筋桁架以及后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由预制板混凝土和预制板钢筋组成,倒置钢筋桁架由三根直筋与两根弯筋焊接而成,三根直筋平行放置,并分别位于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两根弯筋分别从侧面与三根直筋焊接,制作时,倒置钢筋桁架的上层两根直筋埋于预制板混凝土中,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形成一个整体,后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由叠合层混凝土和叠合层钢筋组成。
进一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为上表面平整或上表面呈凹槽齿状。
进一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长3m~15m,宽600mm~2400mm,厚80mm~200mm,倒置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总厚度为120mm~400mm。
进一步的,倒置钢筋桁架的两根弯筋由直筋弯曲制作而成,弯筋的形状为波浪形或者锯齿折线形。
进一步的,倒置钢筋桁架的上排两根直筋作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受力钢筋,其长度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中的受力钢筋长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未经王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8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