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7921.5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6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平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银锂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472 | 分类号: | A61F13/472;A61F13/84;A61F13/53;A61F13/15;A61L1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抗菌 卫生巾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生理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及其生产方法。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包括面层、吸收芯层、防漏底层,所述的吸收芯层为复合结构的高吸水材料,外层为生物基吸水材料,内层为改性丙烯酸吸水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生理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卫生巾是一种具有吸收力的生理卫生用品,一般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层、吸收芯层、底层,各层材料之间用热熔胶相粘结。卫生巾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女性月经来潮时,自阴道流出的经血。作为吸湿物品,其卫生学、毒理学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由于卫生巾特定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长达数小时的使用时间以及经血与阴道分泌物混杂等综合因素,使卫生巾极易招致病菌污染,甚至成为病菌繁殖的温床。另外由于女性特殊生理期时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病菌很容易侵入生殖系统及尿路系统,引发阴道炎、尿道炎等疾病。因此,具有抗菌功能的卫生巾的研发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但是目前的抗菌卫生巾的研究主要通过选用刺激性相对较小的抗菌剂对卫生巾的面层进行处理,所使用的抗菌剂包括纳米银、季铵盐、植物提取物以及中药等,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近年来已证实作为长效抗菌剂的小颗粒纳米银容易被生殖细胞吸收,从而引起生殖器官超微水平的病理改变,增加生殖毒性风险。季铵盐抗菌剂的刺激性相对较小,但其属于溶出型的抗菌剂,它们在卫生巾的面层较易被吸收液洗脱,从而减弱了卫生巾的抗菌性。同时,它们容易在人体细胞逐渐富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引起接触性皮炎。此外,植物提取物和中药的抗菌性能较为微弱,无法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滋生,并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其采用特殊的复合结构的高吸水材料为吸收芯层,具有非常好地吸收性能和抗菌性能。本发明中的抗菌剂银粒子与季铵盐固定在吸收芯层的内部,避免银粒子和季铵盐与皮肤的直接接触造成的生理毒性,并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使银粒子在较宽的粒径范围下都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性。本发明还使用具有抗菌效果的壳聚糖作为吸收芯层的外层,增强吸收性能和抗菌性能,并提供更舒适的触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部分提供了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包括面层、吸收芯层、防漏底层,所述的吸收芯层为复合结构的高吸水材料,外层为生物基吸水材料,内层为改性丙烯酸吸水树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面层选自丙纶热风非织造布、ES热风非织造布、蚕丝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涤纶水刺非织造布、锦纶水刺非织造布、脱脂棉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生物基吸水材料选自胶原蛋白、海藻酸、壳聚糖、透明质酸、纤维蛋白、琼脂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改性丙烯酸吸水树脂为银粒子、蒙脱土、季铵盐共同改性的丙烯酸吸水树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银粒子的尺寸为0~100nm。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蒙脱土为钠基蒙脱土。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季铵盐选自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啶、甲基丙烯酰氧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三月桂基氯化铵、甲基双辛基氯化铵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改性丙烯酸吸水树脂中银粒子的含量为30~90ppm。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吸收芯层中所述的生物基吸水材料与所述的改性丙烯酸吸水树脂的质量比为1:5~8。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纳米银抗菌卫生巾的生产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银锂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银锂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79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