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氧化脱氢工艺丁二烯产品中炔烃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7802.X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0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常仁杰;孙成贤;李延生;刘国云;孙世谦;高文涛;赵强;苗安然;李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10;C07C11/1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210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氧化 脱氢 工艺 丁二烯 产品 中炔烃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氧化脱氢工艺丁二烯产品中炔烃含量的方法,来自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的粗丁二烯进入前脱重塔,塔釜切除重组分排出,塔顶物料进入抽提单元,得到丁二烯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增加前脱重塔的脱重流程,脱除粗丁二烯进料中的重组分,可显著提高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抽提单元操作的稳定性和产品合格率,大大降低了丁二烯产品纯度的波动,减少了不合格品的回炼,保证装置连续稳定的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装置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氧化脱氢工艺丁二烯产品中炔烃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二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来生产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及ABS树脂等,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涂料和有机化工原料。丁二烯的生产方法有碳四馏分分离和合成法(包括丁烷脱氢、丁烯脱氢、丁烯氧化脱氢等)两种。受裂解装置原料轻质化影响,抽提法新增丁二烯难以满足需求。丁烯氧化脱氢以较高的转化率与选择性逐渐成为丁二烯的主要生产路线之一。
我国(1980)80年代前的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由于只对碳四总炔有要求,抽提部分就没有二萃工艺流程,随着下游装置对炔烃、特别是对乙烯基乙炔的认识和要求,在抽提单元增加了二萃分离工艺。但由于氧化脱氢反应物需要碳六油吸收,造成粗丁二烯中会带有少量的碳六组分。根据碳四和碳六油的气液平衡,还是会有少量的碳六油随碳四进入抽提系统,运行过程中积累在萃取剂中,且与萃取剂互溶,难以去除,对二萃的分离造成影响,使二萃塔顶的丁二烯产品中乙烯基乙炔含量超标。根据同类装置的运行,对第二萃取塔顶乙烯基乙炔的波动,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更没有认识到是吸收油积累对溶剂的污染造成的影响;在出现炔烃超标的情况,一般操作是增加第二萃取塔的负荷,增加溶剂、增加回流比;一萃二萃系统反复循环、净化,来达到产品的纯度要求,这无形的增加了装置的运行成本。另一种处理方法是脱除炔烃的任务由抽提单元中的丁二烯脱重塔来完成。增加丁二烯脱重塔的负荷,增加回流比,回流比的调节甚至比原设计值大2~2.5倍;增加了装置的运行能耗,且丁二烯脱重塔是整个流程的最后一台分离塔,易造成罐区产品的不合格,这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质量控制风险;且后续运行负荷高,运行风险大,对装置的稳定和连续生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抽提单元二萃塔顶炔烃含量超标,主要是乙烯基乙炔含量超标的问题,依据国家标准GB/T13291,丁二烯产品中乙烯基乙炔含量要求小于5PPM,在多套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中,由于萃取剂的污染,实际操作中二萃顶的乙烯基乙炔经常超标,装置调整难度大,增加循环时间,导致运行成本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降低氧化脱氢工艺丁二烯产品中炔烃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降低氧化脱氢工艺丁二烯产品中炔烃含量的方法,来自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的粗丁二烯进入前脱重塔,塔釜切除重组分排出,塔顶物料进入抽提单元,得到丁二烯产品。
优选的,前脱重塔切除的重组分包括碳五及碳五以上组分,主要为碳六和碳七组分。通过前脱重塔脱除重组分的作用是避免这些重组分在萃取剂中积累,污染萃取剂,造成第二萃取精馏系统操作不稳定致使丁二烯产品中炔烃含量超标。
更优选的,所述的重组分主要包括戊烷、戊烯、己烷、己烯、庚烷和庚烯等组分。
优选的,前脱重塔的操作压力为0.3~0.6MPaG,操作温度为40~60℃。
优选的,前脱重塔与抽提单元之间还设有分离罐,前脱重塔的塔顶出料先采出进入分离罐,经蒸发后再进入抽提单元。
优选的,前脱重塔的塔顶冷凝方式为部分回流或不回流,
当粗丁二烯的重组分中碳六质量含量小于1000ppm或抽提单元中的第二萃取塔侧采碳五及以上质量含量小于5%时,塔顶不回流,其塔顶气相全部采出进入后续抽提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78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矿车辆监测和控制系统
- 下一篇:光反射结构层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