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6667.7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0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贝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3/06 | 分类号: | B21H3/06;B21H9/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张群 |
地址: | 31520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纹轴 加工 装置 | ||
1.一种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储料箱(2),设于所述基座(1)上;
暂存仓(3),设于所述基座(1)上并位于储料箱(2)的下方,该暂存仓(3)的顶部开有待加工轴(10)竖立进入的输入口(31),该暂存仓(3)的侧部设置有能开合的输出口(32);
第一加工齿条(4),设于所述基座(1)上并在侧面上设置有用以加工直纹的第一齿部(41);
第二加工齿条(5),能平行于所述第一加工齿条(4)来回移动的设于基座(1)上,该第二加工齿条(5)靠近第一加工齿条(4)的侧面上具有与第一齿部(41)相对应的第二齿部(51),且该第二齿部(51)与第一齿部(41)之间形成有能供待加工轴(10)竖立插入的间隙(50),该间隙(50)的进料端与所述暂存仓(3)的输出口(32)相对应;以及
驱动机构(6),该驱动机构(6)用以推动待加工轴(10)以竖立且转动的状态穿过间隙(50)从而在轴的外周面上形成直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机构(7),该进料结构(7)用以将储料箱(2)中的待加工轴(10)间歇式输入暂存仓(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7)包括提板(71)、导向槽(72)、第一档杆(73)、第一弹簧(74)及第二档杆(75),所述储料箱(2)的底部开有横向布置的开口(21),所述提板(71)穿过该开口(21)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储料箱(2)上,且该提板(71)向上移动能将待加工轴(10)顶出至导向槽(72)的顶部输入口(721)处,所述第一档杆(73)通过一转轴(731)能移动地设于导向槽(72)顶部从而对待加工轴(10)进行限位或将其放入导向槽(72)中,所述导向槽(72)用以将待加工轴(10)从横置状态转变为竖立状态并输入暂存仓(3)中,所述第一弹簧(74)设于储料箱(2)上并与转轴(731)连接从而使第一档杆(73)始终保持对待加工轴(10)进行限位的趋势,所述第二档杆(74)连接于转轴(731)上并下端抵压在储料箱(2)的前侧面上从而对第一档杆(73)的限位位置进行约束,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能向上推动第二档杆(75)从而取消第一档杆(73)对待加工轴(10)限位状态的第一动力结构,所述储料箱(2)上设置有能使提板(71)上下移动的第二动力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72)顶部的输入口(721)处设置有自上向下逐渐降低的第一斜面(722),该第一斜面(722)构成所述导向槽(72)后侧壁的顶面;所述导向槽(72)的底部开有与暂存仓(3)的输入口(721)相对应的输出口(723),所述导向槽(72)内壁上设置有自导向槽(72)的输入口(721)一端向输出口(723)逐渐倾斜的第二斜面(7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仓(3)包括能相互开合的第一半壳(33)、第二半壳(34),且所述第一半壳(33)与第二半壳(34)的内壁面成形为相互对应的弧面(30)从而使暂存仓(3)的内腔与待加工轴(10)的形状相契合,所述第一半壳(33)的后边沿与第二半壳(34)的后边沿相互铰接并使第一半壳(33)与第二半壳(34)保持相互闭合的趋势,所述第一半壳(33)的前边沿与第二半壳(34)的前边沿之间形成暂存仓(3)的输出口(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纹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推块(35)、第一传动杆(36)、第二传动杆(37)及第二弹簧(38),所述暂存仓(3)的后侧设置有供推块(35)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39),所述推块(35)能相对于暂存仓(3)前后移动的设于基座(1)上,且推块(35)的第二端与第一传动杆(36)的第一端相抵,所述第一传动杆(36)的第二端能转动地设于基座(1)上,所述第二传动杆(37)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3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37)的第二端为活动自由端,所述第二弹簧(38)套置于第二传动杆(37)的外周并使第一传动杆(36)始终保持远离推块(35)的趋势,并且,所述推块(35)、第一传动杆(36)与第二传动杆(37)在基座(1)上呈三角形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66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