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上贷款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6600.3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5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燕;薛以聪;黑晓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户 贷款额度 贷款请求 可读存储介质 贷款处理 身份标识 服务器 灵活控制 贷款量 用户端 资金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上贷款处理方法、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贷款请求时,根据贷款请求获取待放款客户的身份标识;根据所述身份标识,获取待放款客户的贷款资质评分;判断贷款资质评分是否符合线上贷款标准;若贷款资质评分符合线上贷款标准,则根据贷款资质评分和贷款请求对应的请求贷款额度,确定待放款客户的实际贷款额度;根据待放款客户的当前借款状态和实际贷款额度,确定待放款客户贷款的目标资金模式;根据目标资金模式和贷款资质评分,对待放款客户进行放款。本发明线上贷款的资金模式不受到流程、产品等方面的限制,使贷款量可以灵活控制,准确满足不同客户的贷款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服务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上贷款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发展,软件系统逐渐应用于金融领域,特别是在贷款金融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常见的贷款金融系统在客户申请贷款时,首先需要选定贷款产品,而贷款产品固定到对应的资金模式,即在客户进行贷款申请时,就必须事先决定这笔贷款申请的资金模式,如银行放款、P2P(peer-to-peer,点对点理财平台)放款(如陆金所)等。在确定资金模式之后,进行贷款审批和签约,最后进行放款,但是,由于在申请贷款时,贷款金融系统中贷款产品与资金模式进行强绑定,所以在客户贷款的审批通过后,不能修改资金模式,造成客户的放款量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贷款需求不断增加,贷款量不能灵活控制,无法准确满足不同客户的贷款需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上贷款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线上贷款的贷款量不能灵活控制,无法准确满足不同客户的贷款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线上贷款处理方法,所述线上贷款处理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贷款请求时,根据贷款请求获取待放款客户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身份标识,获取待放款客户的贷款资质评分;
判断贷款资质评分是否符合线上贷款标准;若贷款资质评分符合线上贷款标准,则根据贷款资质评分和贷款请求对应的请求贷款额度,确定待放款客户的实际贷款额度;
根据待放款客户的当前借款状态和实际贷款额度,确定待放款客户贷款的目标资金模式;
根据目标资金模式和贷款资质评分,对待放款客户进行放款。
可选地,所述根据贷款资质评分和贷款请求对应的请求贷款额度,确定待放款客户的实际贷款额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贷款资质评分,确定待放款客户的可用贷款额度;
比较请求贷款额度和可用贷款额度,当请求贷款额度小于或等于可用贷款额度,将请求贷款额度作为实际贷款额度;当请求贷款额度大于可用贷款额度,将可用贷款额度作为实际贷款额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待放款客户的当前借款状态和实际贷款额度,确定待放款客户贷款的目标资金模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身份标识获取待放款客户的当前借款状态,基于该当前借款状态确定待放款客户的线上已贷款总数以及所述贷款请求对应当前线上平台的已贷款数;将已贷款总数和实际贷款额度之和作为第一数额,将预设单平台总数与当前申请平台的已贷款数之差作为第二数额;
若第一数额大于或等于预设多平台限额,则确定目标资金模式为线下联合放款模式;
若第一数额小于预设多平台限额,且当前线上平台的贷款数小于预设单平台限额,则确定目标资金模式为线上联合放款模式,待放款客户第二数额的贷款由其他线上平台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6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