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泄漏率的自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6452.5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官;王渭;明友;郝伟沙;耿圣陶;郭怀舟;吴怀昆;高红彪;冯玉林;张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单元 存气单元 阀门泄漏 自动测试装置 导气单元 泄漏气体 检测 贮存 单元电连接 检测结果 气体排放 人为因素 试验状态 自动恢复 处理液 泄漏率 有效地 自动化 排放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门泄漏率的自动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如下组成部分:一导气单元,用于将被测阀门泄漏的气体排放至大气或者存气单元;一存气单元,用于贮存排放至其中的泄漏气体;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贮存在所述存气单元中的泄漏气体的体积;一自动控制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分别与导气单元和检测单元电连接。该装置的优点在于:自动控制单元通过处理液位信号而获得泄漏率,使得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且可以自动恢复准备试验状态,以便进行若干次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泄漏率的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排溶液集气法是阀门密封试验中,经常用来检测其泄漏率的一种方法。在气体检测阀门密封性能试验过程中,由人工将一管体没入溶液中,使管体中充满溶液,然后将管体倒置,上浮至溶液面,将来自被测阀门下游端的气管引入溶液中并置于管体口下方。若被测阀门密封有泄漏,则泄漏气体进入管体,将管体中溶液排出。在一定时间内读出排溶液体积,则可以计算得出阀门的密封泄漏率。该测试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存在依赖人工操作、需多人同时计时并读数、误差较大等缺点。
中国专利CN 201723983U公开了一种气体低泄漏计量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高位溶液箱、低位溶液箱、溶液管、气管、管体、阀门及控制器构成,该装置存在系统管路结构复杂,加工制作难度大,计量检测依赖人工,自动化程度较低等缺点,并且无法实现自动检测泄漏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泄漏率计量检测依赖人工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泄漏率的自动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泄漏率的自动测试装置,所述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一导气单元,用于将被测阀门泄漏的气体排放至大气或者存气单元;
一存气单元,用于贮存排放至其中的被测阀门泄漏的气体;
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贮存在所述存气单元中的气体的体积;
一自动控制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分别与导气单元和检测单元电连接。
优化的,还包括排气单元,在自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排出贮存在所述存气单元中的气体。
优化的,所述存气单元为一设有封闭空腔的真空容器,所述真空容器与抽真空装置相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为检测封闭空腔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优化的,所述存气单元包括一盛有溶液的容器,所述容器中设置有一个倒扣在其中的存气部件,存气部件的下端为开口端,上端为封闭端,所述存气部件的封闭端与溶液的液面构成贮存气体的封闭空腔;所述导气单元上设有通向存气部件开口端的导气管;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存气部件的封闭端。
优化的,所述排气单元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没于容器的液面下方的存气部件转动,使得存气部件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存气部件倒扣在液面下方的测试状态,一种是存气部件倾斜排除气体的排气状态,所述驱动部件与自动控制单元连接。
优化的,所述排气单元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存气部件的封闭端在容器的液面处上下运动,使得存气部件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封闭端露出容器内溶液液面的测试状态,一种是封闭端没于液面下方的排气状态,所述存气部件的封闭端上设置有排气口和控制排气口位于液面下方时打开的排气阀门,排气阀门的控制端和驱动部件的受控端均与自动控制单元连接。
优化的,所述存气部件没于容器的液面下方,所述存气部件的封闭端上设置有排气口和控制排气口是否打开的排气阀门,所述排气阀门的控制端与自动控制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6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