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6045.4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万安;李小龙;王博文;吴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6 | 分类号: | B60W40/06;B60W40/08;B60W40/105;B60W40/12;B60W10/18;B60W10/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李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智能 驾驶 车辆 车速 控制系统 | ||
1.一种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辆信息和状态响应模块、后台服务器、控制决策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其中
所述车辆信息和状态响应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被设置在车辆上,所述车辆信息和状态响应模块获取所述车辆的当前行驶状态及路面响应信息、所在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车辆的参数信息,并将获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后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信息后,通过所述控制决策模块对其内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以及车型匹配操作,其中所述数据库内存储有两种或以上数量预设车辆通过当前位置路面的车速数据,经过所述数据查询以及比对后,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查询所述数据库而获得的与所述车辆相匹配的车型数据,给出初始减速目标车速,并将其发送给所述控制执行模块;
所述控制执行模块控制所述车辆的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使得所述车辆以所述目标车速通过当前所在道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决策模块的数据库包括预警数据库,其中存储的数据包括由选取的预设车辆在不同预设道路上行驶时结合舒适度所具有的车速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决策模块的数据库还包括舒适性指标数据库,其中存储的数据包括由选取的基准车辆在不同预设道路上行驶时结合舒适度所具有的车速数据,所述预警数据库是以所述舒适性指标数据库为基础生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性指标数据库是通过选取不同的基准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各典型特征坏路,收集每次各基准车辆乘员对于通过时的舒适性打分,进而得到不同基准车辆在各典型特征坏路上的人群倾向不适度曲线簇,从而得到不同基准车辆对各典型特征坏路的车速与不适度的对应关系曲线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数据库是通过选取不同预设车辆在特定车速下对不同现场坏路的时序响应信号,分别与前述所识别的各基准车辆在不同现场坏路所对应的典型特征坏路上的时序响应数据,即舒适性指标数据库的基准响应曲线库中的数据,进行时序响应信号的非线性映射变换分析,基于对应的基准车辆在典型特征坏路的不适度曲线,进行特征值映射加权变换,从而得到不同预设车辆在不同现场坏路的不适度映射曲线库,而构建成所述预警数据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乘员偏好加权模块,其用于存储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度的需求信息;当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得目标车速后,其进一步增加所述乘员偏好加权模块中存储的舒适度需求信息,从而形成最终的目标车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车载ECU模块,所述后台服务器形成的目标车速先反馈到所述车载ECU模块,所述车载ECU模块进一步结合所述乘员偏好加权模块中的所述舒适度需求信息进行相应加权,进而得到最终的目标车速,然后发送给所述控制执行模块进行目标车速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ECU模块还存储其发送给所述车辆控制执行模块对于当前车辆所在道路的目标车速数据,以备后续重复走该道路时,直接调用使用;且当所述数据库内存储的该当前道路的数据发生更新时,所述后台服务器重新获得对于该道路的目标车速,并反馈给所述车载ECU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车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信息和状态响应模块包括车载六轴传感器、定位模块和车辆信息模块;其中
所述车载六轴传感器通过实时测量得到所述车辆的实时行驶状态及路面响应;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定位当前所述车辆所处道路的实时位置;
所述车辆信息模块记录当前所述车辆的基本车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60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