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和电机组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41449.4 | 申请日: | 2017-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廖克亮;童童;胡余生;卢素华;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组装 方法 | ||
1.一种电机,包括端盖(10)和机壳(20),所述端盖(10)上设置有端盖止口(11),所述机壳(20)上设置有机壳止口(21),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止口(11)与所述机壳止口(21)之间嵌套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定位胶的定位通道(30),所述定位胶在所述定位通道(30)内流动直至均匀填充在所述定位通道(30)内并固化成型,以对所述端盖(10)与所述机壳(2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或所述机壳(20)上设置有灌胶孔(31),所述灌胶孔(31)与所述定位通道(30)连通,以使所述定位胶通过所述灌胶孔(31)注入所述定位通道(3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孔(31)为多个,多个所述灌胶孔(31)绕所述电机轴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止口(21)和/或所述端盖止口(11)上设置有定位槽(32),所述定位槽(32)与所述定位通道(3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2)位于所述机壳止口(21)上并朝向远离所述定位通道(30)的方向凹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2)的凹入深度小于所述机壳止口(21)的止口厚度的百分之三十;其中,所述机壳止口(21)的止口厚度为所述机壳止口(21)沿所述机壳(20)径向方向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2)的轴向开口宽度小于所述机壳止口(21)的止口深度的百分之五十;其中,所述定位槽(32)的轴向开孔宽度为所述定位槽(32)的槽口沿所述机壳(20)轴向的长度,所述机壳止口(21)的止口深度为所述机壳止口(21)沿所述机壳(20)的轴向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上设置有轴承室(12),所述电机的定子铁芯(50)内穿设有假轴(40),所述假轴(40)具有轴承室接触面(41),所述假轴(40)通过所述轴承室接触面(41)与所述轴承室(12)的内表面间隙配合,以在所述假轴(40)插入所述轴承室(12)内后向所述定位通道(30)内注入所述定位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轴(40)包括两个所述轴承室接触面(41)和位于两个所述轴承室接触面(41)之间的定子接触面(42),所述假轴(40)通过所述定子接触面(42)与所述定子内圆接触,两个所述轴承室接触面(41)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两个所述端盖(10)的轴承室(12)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室接触面(41)与所述轴承室(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0.01mm至0.03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止口(21)套设在所述端盖止口(11)的外侧,以形成环形的所述定位通道(3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通道(30)沿所述机壳(20)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为所述定位通道(30)的高度,其为1mm至5mm;所述定位通道(30)沿所述机壳(20)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为所述定位通道(30)的宽度,其为0.5mm至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止口(11)或所述机壳止口(21)朝向所述定位通道(30)的一侧涂覆有脱模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胶为环氧树脂。
15.一种电机组装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电机的端盖安装在所述机壳上,以使所述端盖的端盖止口与所述机壳止口嵌套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定位胶的定位通道;
步骤二:向所述定位通道内注入定位胶,以使所述定位胶在所述定位通道内流动直至均匀填充满所述定位通道并固化成型,以调整所述端盖与所述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14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接套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耗材废料自动回收粉碎循环利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