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9766.2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炼炼;邓鹤鸣;高旭;邓慰;刘元庆;张伟;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B11/16;G01B2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李南平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端 气候 环境 运行 绝缘子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模拟绝缘子极端气候环境运行:风速0-60m/s,运行时间120min,沙粒粒径0.1-0.25mm,风向作用角度0°,30°,45°,60°,90°;
(2)对绝缘子材料特性进行检验:按照绝缘子材料不同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绝缘子特点进行分别检测分析,其中:对玻璃绝缘子进行变形分析,对瓷绝缘子表面进行磨损和变形分析,对复合绝缘子进行变形、撕裂、磨损情况分析,同时对所有绝缘子端部或者金具连接处进行磨损检测;分别记录不同风向角度绝缘子材料特性的变化值,统计出其最大值;
(3)对绝缘子工频耐压特性进行检测:绝缘子两端通过夹具与保护电阻相接,接入试验回路,试样两端距离为2cm;试验中在低压侧通过万用表测量闪络电压,经过变比折算成闪络电压;每次实验反复测量3~5次,去掉不良数据,计算平均值即为实际闪络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本发明模拟绝缘子极端气候环境运行,具体实现包括:采用风洞系统实现实验室内环境的风速和风向控制,其调节步进值为1m/s;采用粉尘控制器实现实验室内环境的粉尘浓度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绝缘子变形分析包括绝缘子主体挠度形变量和伞裙的变形角度,采用双目视频测量系统分别采集实验前和实验中绝缘子的位移图像,建立三维坐标系统,记录不同风向角度下绝缘子主体挠度形变量和伞裙的变形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绝缘子磨损特性分析采用表面粗糙度,利用表面轮廓法进行测量,如下式所示:
式中,L表示取样长度,z(x)表示不同取样点与轮廓波峰的高度差,其中L越小,dx越小,表面粗糙度就越精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记录不同风向角度绝缘子材料特性的变化值,统计出其最大值的具体方法包括:在试验过程中通过风洞高速段位置加入颗粒0.1-0.25mm的沙尘,通过调节风机导流器,实现0°,30°,45°,60°,90°调节;实验的预定风速值为50m/s,从0m/s匀速上升到预定风速的50%开始实验;以5m/s为步长,每个风速节点耐受强3min;升高风速过程中遇到伞裙起振时,记录此时风速为起振风速;继续升高风速到预定值的120%;缓慢降低风速至所有伞裙停止摆动,记录此时风速为停振风速,分别测量4~5组起振风速和停振风速,从而确定绝缘子材料特性变化明显的风速区间值,根据确定的风速区间值,对绝缘子施加不同的风向角度,记录每组的数据,并统计出最大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端气候环境下运行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绝缘子工频耐压特性进行检验,具体实现方法包括:选取不同磨蚀时间、不同磨蚀风向角的绝缘试样片为测试对象,经过预处理后将其整齐排列在桌台上,然后用喷水装置对试样表面均匀喷水,然后测试湿润条件下,试样闪络电压绝缘子两端通过夹具与保护电阻相接,接入试验回路,试样两端距离为2cm,试验中在低压侧通过万用表测量闪络电压,经过变比折算成闪络电压,每次实验反复测量3~5次,去掉不良数据,计算平均值即为实际闪络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97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