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电路装置及荧光显示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7738.7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3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宫岛晶生;六车雄;川嶋芳辉;森本荣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22 | 分类号: | G09G3/22;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延美花,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电路 装置 荧光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显示管中的集成电路装置及荧光显示管,所述荧光显示管包括:释放电子的丝极、显示管基板及集成电路装置,该显示管基板具有在控制电子移动的阳极电极上形成有荧光体的阳极按预定的图案排列的阳极图案部和多个引线端子,该集成电路装置设置于显示管基板且基于经由引线端子输入的电子信号驱动阳极。
背景技术
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荧光显示管)作为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设备被广泛所知。
众所周知,VFD中释放电子的丝极(直热式阴极)、控制电子移动的阳极电极上形成有荧光体的阳极配置在密封容器内。通过对丝极施加电压进行加热使得释放热电子,并通过使热电子与阳极上的荧光体碰撞来点亮阳极。阳极按预定的图案排列,通过对作为点亮对象的阳极选择性地施加驱动电压(直流电压),仅让所述阳极的荧光体通过丝极所释放出的热电子的激发而发光,以显示所需要的信息。
另外,VFD有丝极与阳极之间配置有使从丝极释放出的热电子加速的栅极的情况。
作为VFD,如已知的CIG(Chip In Glass,玻璃内植芯)-VFD,进行阳极驱动的驱动电路由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构成,已知有将该IC安装于形成有阳极图案的基板上并配置于密封容器内的类型。另外,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电源控制电路安装于IC的类型的CIG-VFD。
CIG-VFD中,也有如下的类型:在基板上形成用于从外部输入电源电压、用于显示控制的各种电子信号的引线端子,经由该引线端子向IC传输电力、输入信号。
以下,将CIG-VFD中配置有阳极图案和IC的VFD的基板标注为“显示管基板”。
此处,VFD中,有时升压预定的输入电压而生成阳极的驱动电压。并且,作为这种情况的升压电路,有时会使用电荷泵型升压电路。
另外,关于电荷泵型升压电路,例如请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以往,在使用电荷泵型升压电路作为生成CIG-VFD的阳极驱动电压的电源电路的情况下,将该电荷泵型升压电路设为CIG-VFD的外置电路。也就是说,对于这种情况的CIG-VFD,通过外部的电荷泵型升压电路生成的升压电压经由引线端子输入到IC,基于该升压电压IC驱动阳极。
在此,电荷泵型升压电路中的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由CIG-VFD中的IC控制。也就是说,显示管基板上形成有用于输出该开关元件的驱动控制信号的引线端子,IC通过该引线端子控制上述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65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705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此,在上述外置电荷泵型升压电路的情况下,使用CIG-VFD的使用者侧会预先准备安装了电荷泵型升压电路的基板作为用于装载CIG-VFD的基板。
为了减轻此种使用者侧的电荷泵型升压电路的安装负担,考虑将电荷泵型升压电路的一部分安装在CIG-VFD的IC。具体来说,将电荷泵型升压电路之中至少除电荷泵电容器以外的电路部(以下标注为“电荷泵电路部”)内设于IC。
这种情况下,由于电荷泵电容器设为外置,因此在显示管基板上新设有用于连接电荷泵电容器的引线端子(以下标注为“电容器引线端子”)。此外,IC上新设有与电荷泵电路部连接,并与该电容器引线端子连接的端子(以下标注为“电容器端子”),显示管基板上形成有连接该电容器端子与电容器引线端子的配线(以下标注为“电容器配线”)。
另外,这种情况下,由于电荷泵型升压电路中开关动作的控制在IC内部完成,因此不再需要以往所必需的开关动作控制用的引线端子及与该引线端子连接的IC的端子。
然而,如上将电荷泵电路部内设于IC,并将电荷泵电容器相对于CIG-VFD设为外置的情况下,电荷泵电路部与电荷泵电容器之间的配线长度会相对较长。也就是说,由于以往将电荷泵型升压电路整体安装于CIG-VFD外部的基板,因此电荷泵电容器与电荷泵电路部之间的配线长度被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但在将电荷泵电容器设为外置的情况下,在与电荷泵电路部连接时需要从电荷泵电容器到电容器引线端子的配线及上述电容器配线(从电容器引线端子到IC的电容器端子的配线),以往的配线长度增加不可避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7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