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生物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7180.2 | 申请日: | 201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6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英兰能源科技发展如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0 | 分类号: | C10L1/00 |
代理公司: | 11543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26532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 生物质 环保型生物 液体燃料 环保性 配比 预处理 燃烧反应 有效转化 焦油 甘蔗渣 核桃壳 角叉菜 棉籽壳 分馏 栗子 石莼 制备 转化 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生物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经过生物质的预处理、第一次裂解、第二次裂解、分馏和燃烧反应釜反应这五个步骤制得了一种环保型生物液体燃料,具有较高的生物质转化率和较好的环保性。本发明的生物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特定配比的棉籽壳、甘蔗渣、核桃壳和栗子壳,另一部分是特定配比的角叉菜和石莼,各种生物质在裂解转化过程中,内部的不同成份相互融合作用,促进生物质的有效转化。第一次裂解到第二次裂解,裂解温度升高,有利于生物质的充分转化,裂解过程中无焦油等产生,环保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环保型生物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全世界范围的石化资源加剧消耗。就我国而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即使按照比较慢的消费增长速度预测,未来也会有较大的石油供应缺口,对外依存程度上升,势必会带来严重的石油安全问题,而石油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石油供应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对经济发展和人名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此时生物液体燃料作为一种未来可期的可再生能源便应运而生了。
生物液体燃料是一种清洁并且可持续循环使用的能源类型,目前一般采用热化学转化法,利用固体生物质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固体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热化学转化法又可以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法,前者工艺过程复杂,能耗高而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难以去除,后者的转化率比较低,一般低于45w.t.%(以干物质的重量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生物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环保性差和转化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生物液体燃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生物质的预处理:将棉籽壳、甘蔗渣、核桃壳和栗子壳浸泡于碱溶液中微波处理,角叉菜和石莼加热处理,合并两部分得到预处理的生物质;
(2)将预处理的生物质与四氢化萘按照质量比1:0.08~0.1一并装入第一裂解反应器中,加热至400~500℃进行裂解反应,生成第一固体部分和第一气体部分;
(3)将第一固体部分与动物油、蒽按照质量比1:0.2~0.3:0.08~0.1一并装入第二裂解反应器中,加热至900~1000℃进行裂解反应,得到固液混合物和第二气体部分,分离固液混合物得到液体部分;
(4)将步骤(2)获得的第一气体部分和步骤(3)获得的第二气体部分合并后导入分馏冷凝塔,分馏出的液体馏分与步骤(3)获得的液体部分一并转入燃料反应釜;
(5)向燃料反应釜中加入添加剂,然后控制在70~80℃反应2~3小时,冷却,即得生物液体燃料。
优选的,步骤(1)中,棉籽壳、甘蔗渣、核桃壳和栗子壳按照质量比1:2~3:1.3~1.5:1.3~1.5粉碎后混合均匀,然后浸泡于质量浓度2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00~450W微波处理5~8分钟,过滤取固体残余物。
优选的,步骤(1)中,将质量比1:2~3的角叉菜和石莼分别洗净、晒干、粉碎,然后混合均匀,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130~150℃,蒸除其中的水分。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动物油为病死猪经过高温裂解所获得的液体产品。
进一步优选的,病死猪切割成块,洗净,沥干水分,然后转移至第三裂解反应器中,加热至600~700℃进行裂解反应,分离其中的液体产品,即得动物油。
优选的,步骤(2)和步骤(3)中的第一气体部分和第二气体部分分别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英兰能源科技发展如皋有限公司,未经鑫英兰能源科技发展如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7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