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点通断状态监测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6176.4 | 申请日: | 2017-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3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点 状态 监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监测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点通断状态监测电路。
背景技术
对一些重要接点,例如:开关、继电器触点、甚至保险丝等的通断状态,必须有相应的电信号返回,以使整个系统正确应对。但这些接点相对信号电路往往是悬浮的或处于很高的(几百上千)电位,使得一般简单的探测电路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点通断状态监测电路,解决了现有重要接点相对信号电路往往是悬浮或处于很高的电位而导致一般简单的探测电路无法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阻R1、电阻R2、晶体管Q、电感线圈LO、电感线圈L1、电容C0、电容C1、电容C2、接点K及电源VCC,电阻R1、电阻R2、晶体管P、电容C1、电感线圈L1、电容C2组成三点式振荡电路,三点式振荡电路与电感线圈LO紧耦合,电感线圈LO通过电容C0连接到接点K的两端。
进一步的,电阻R1与电阻R2的一端并联后连接到晶体管Q的基极,电阻R1到晶体管Q的基极为正反馈,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的正极。
进一步的,电容C1与电感线圈L1并联形成谐振回路。
进一步的,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的负极。
进一步的,电源VCC为6至12V。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点式振荡电路和耦合电路,适应了接点相对信号电路往往是悬浮的或处于很高的(几百上千)电位的情形,对接点的通断状态起到了有效的监测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接点通断状态监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点通断状态监测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电阻R1、电阻R2、晶体管Q、电感线圈LO、电感线圈L1、电容C0、电容C1、电容C2、接点K及电源VCC,电阻R1、电阻R2、晶体管P、电容C1、电感线圈L1、电容C2组成三点式振荡电路,三点式振荡电路与电感线圈LO紧耦合,电感线圈LO通过电容C0连接到接点K的两端。电阻R1与电阻R2的一端并联后连接到晶体管Q的基极,电阻R1到晶体管Q的基极为正反馈,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的正极。电容C1与电感线圈L1并联形成谐振回路。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的负极。电源VCC为6至12V。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由一支高频小功率晶体管Q及相应的R1、R1、C1、L1和C2组成一个三点式振荡电路、频率选在数百K至1M多皆可。经耦合的电感线圈LO及两电容C0(≤0.01MF)连到待监测的接点K上。当接点K闭合时,电路不能起振,VCC经晶体管Q的电流小于1ma。当接点K开路时,电路起振,VCC供电流增大至约10ma,由此可准确显示K的通断状态。VC可选6~12V,C0耐压可选>3KV。
本发明采用三点式振荡电路和耦合电路,避免了接点相对信号电路往往是悬浮的或处于很高的(几百上千)电位的情形,对接点的通断状态起到了有效的监测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未经王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6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报警器有效性检测电路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