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氨蒸发器的混洗方法及混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5722.2 | 申请日: | 2017-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氨蒸发器的混洗方法及混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对混合式液氨蒸发器的杂质污堵的问题大都采用定期排污的排放方式,即打开液氨蒸发器的氨侧排污阀进行排污,这种方法只能排出少量流动状态的污垢,效果不好,随着液氨蒸发器运行时间的延长,杂质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混合式液氨蒸发器的污堵清理工艺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氨蒸发器的清洗方法及装置,提供一种对混合式液氨蒸发器采用水气交替混洗的进行污堵疏通的清洗工艺。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氨蒸发器的混洗方法,包括:置换阶段:向液氨蒸发器注气,置换所述液氨蒸发器内的氨气;
注水升压阶段:向所述液氨蒸发器内的盘管注水;并使得所述盘管内的气压值升至预设值;
排污阶段:打开液氨蒸发器的排污阀门,使得盘管内的水气混合物排出。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氮气置换液氨蒸发器内的氨气,并且当所述盘管注满水,通过所述盘管内注入氮气以升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置换阶段之前还包括:
加热液氨蒸发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注水升压阶段之前还包括:
溶解并排出可溶性的盐类杂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排污阶段之后,还包括:
向盘管充气,以使得所述盘管内剩余的非溶解性杂质和水分被带出;
加热盘管,烘干盘管内的残余水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加热盘管,烘干盘管内的残余水分之后,还包括:
向液氨蒸发器注气并保压密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氨蒸发器的混洗装置,包括:
置换模块,用于向液氨蒸发器注气,置换液氨蒸发器内的氨气;
注水模块,用于向液氨蒸发器内的盘管注水;
第一充气模块,用于当盘管注满水,则向盘管内注气,以使得盘管内的气压值升至预设值;
打开模块,用于打开液氨蒸发器的排污阀门,使得盘管内携带了杂质的水气混合物排出。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液氨蒸发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溶解模块,用于溶解并排出可溶性的盐类杂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充气模块,向盘管充入氮气,以使得所述盘管内剩余的非溶解性杂质和水分被所述氮气带出。
烘干模块,用于加热盘管,烘干盘管内的残余水分。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式液氨蒸发器的混洗方法及液氨蒸发器的混洗装置,对液氨蒸发器采用水气交替合洗的清洗工艺进行污堵疏通,排出液氨蒸发器的杂质。这种方法能够合理利用混合式液氨蒸发器的现有部件以及系统,安全高效,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混合式液氨蒸发器的混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液氨蒸发器的混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5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