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作为生物医药材料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4688.7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广;吴元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A61K41/00;A61K9/06;A61P35/00;C08F220/60;C08F220/56;C08F2/4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复合 分子 凝胶 作为 生物医药 材料 应用 | ||
1.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由共聚水凝胶和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组成,其中:共聚水凝胶由丙烯酰胺、丙烯酰基甘氨酰胺在水相中共聚形成,且水相中分散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通过水相中共聚以使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分散固定在共聚水凝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丙烯酰胺、丙烯酰基甘氨酰胺的质量比为(1—3):(5—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丙烯酰胺、丙烯酰基甘氨酰胺的质量比为(1—2):(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水相中,固含量为10—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水相中,固含量为1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粒径为10—20nm,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在水相中的质量百分数为1—10w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在水相中的质量百分数为2—5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引发剂用量为两种共聚单体质量之和的3%-10%,引发剂采用热引发剂或者光引发剂,热引发剂为硫酸铵或者过硫酸钾,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选择热引发剂,则需要首先利用惰性气体排除反应体系中的氧,以避免其的阻聚作用,然后根据引发剂的活性和用量,将反应体系加热到所用引发剂的引发温度之上并保持1h以上,以促使引发剂能够长时间产生足够多的自由基,引发反应体系持续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最终制备水凝胶;选择光引发剂,选用透明密闭的反应容器,在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引发自由基聚合,由于光引发效率高于热引发,因根据所选引发剂的活性和用量调整照射时间时,照射时间可短于热引发的加热时间,照射时间为20分钟以上,相对于热引发这样可以使得实验时间大大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引发剂用量为两种共聚单体质量之和的5—10%,惰性气体采用氮气、氩气或者氦气,选择热引发剂,将反应体系加热到所用引发剂的引发温度之上并保持1-5h,以促使引发剂能够长时间产生足够多的自由基,引发反应体系持续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最终制备水凝胶;选择光引发剂,选用透明密闭的反应容器,在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引发自由基聚合,由于光引发效率高于热引发,因根据所选引发剂的活性和用量调整照射时间时,照射时间可短于热引发的加热时间,照射时间为30min-1h,相对于热引发这样可以使得实验时间大大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作为细胞支架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于纳米金的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在制备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作为乳腺癌术后填充材料,在近红外光调控下防止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46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