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贴膜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4200.0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飞;李福忠;区润桦;丁华;叶胜雄;黄忠源;陈佐榕;陈栋联;高立;卢智阳;王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3/04 | 分类号: | B65B3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7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贴膜设备及方法,所述汽车贴膜设备包括拉膜装置、送膜装置、夹膜装置、切膜装置及刮膜装置,所述送膜装置上设有卷筒,所述卷筒用于卷绕保护膜。上述汽车贴膜设备及方法,先利用送膜装置与拉膜装置的配合将卷筒上的保护膜拉出,夹膜装置根据待贴的保护膜尺寸夹持住保护膜,然后切膜装置切断保护膜,此时待贴的保护膜夹持在拉膜装置和夹膜装置上,接着利用拉膜装置和夹膜装置与刮膜装置的配合将保护膜刮平在车体上即可。该汽车贴膜设备及方法能代替人工完成汽车的贴膜工序,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贴膜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保护膜贴在汽车车顶上,这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的。由于汽车车体尺寸较大,而且车体生产时会移动,一方面需要较多的作业人员配置才能满足生产需求,作业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肢体动作,劳动强度大,容易引发职业病。同时,人工操作难以把握保护膜的使用量,导致耗材增加,生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贴膜设备及方法,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汽车贴膜设备,包括拉膜装置、送膜装置、夹膜装置、切膜装置及刮膜装置,所述送膜装置上设有卷筒,所述卷筒用于卷绕保护膜;
所述拉膜装置用于夹持住送膜装置的卷筒上的保护膜的第一端;
所述送膜装置与所述拉膜装置能发生相对运动,使两者的距离增大,保护膜被拉出;
所述夹膜装置用于根据待贴的保护膜尺寸夹持住保护膜的第二端;
所述切膜装置用于切断保护膜,使待贴的保护膜与卷筒分离;
所述拉膜装置还用于松开待贴的保护膜的第一端,使其贴在车体上;
所述刮膜装置用于将待贴的保护膜刮平;
所述夹膜装置还用于松开待贴的保护膜的第二端,使其贴在车体上。
上述汽车贴膜设备,先利用送膜装置与拉膜装置的配合将卷筒上的保护膜拉出,夹膜装置根据待贴的保护膜尺寸夹持住保护膜,然后切膜装置切断保护膜,此时待贴的保护膜夹持在拉膜装置和夹膜装置上,接着利用拉膜装置和夹膜装置与刮膜装置的配合将保护膜刮平在车体上即可。该汽车贴膜设备能代替人工完成汽车的贴膜工序,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贴膜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及导轨,所述拉膜装置与送膜装置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体是否进入贴膜工位,若是,则拉膜装置与送膜装置在导轨上移动至与车体对应的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贴膜设备还包括开孔装置,所述开孔装置用于在保护膜上开孔,所述开孔装置包括开孔刀、压板、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开孔刀与所述压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开孔刀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压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使得所述开孔刀与所述压板能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孔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及浮动接头,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通过所述浮动接头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所述开孔刀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及气缸接头,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通过所述气缸接头与所述压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孔装置还包括余料储料盒,所述余料储料盒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远离所述压板的一侧,且所述余料储料盒与所述开孔刀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4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