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挑承重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2506.2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慧玲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悬挑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高度高、跨度大、造型复杂、荷载大的高空施工,目前,全国类似工程不多,可参考的施工技术措施和资料很少,且稍有失误容易出现承载系统坍塌的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挑承重结构,其安装简便,不受连廊跨度限制,可灵活使用,且取材方便,制造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悬挑承重结构,所述承载结构由型钢三角桁架组件和连接承重件组成,所述三角桁架组件垂直固定在建筑墙体上并沿墙体纵向并列设置,所述连接承重件位于所述三角桁架组件上方并与其垂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组件至少由两个三角桁架组成。
其中,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组件上弦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连接承重件与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的了固定位置与所述三角桁架的上弦节点相对应,所述三角桁架所有构件为二力杆。
其中,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组件与墙体的连接点根据选调结构上拉下压的受力特点确定。
其中,所述连接承重件的上部可固定设置向上凸起的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主要根据悬挑梁的受力形式设计出对承担上部荷载最有利的桁架来解决高空大跨度悬挑连廊施工承载基体的关键问题。首先,根据悬挑梁上拉下压的受力特点巧妙的设计出与剪力墙连接的上下节点;其次,通过22#工字钢的布置位置,确定中间节点的位置,保证三角桁架所有构件均为二力杆;再次,通过各型钢之间的抱箍将基体组成一个稳定的、满足上部支模架搭设要求的承载平台。同时,上层支模架搭设时,以一步一跨的连墙件布置,使架体与结构主体拉结,保证了整个支模架体系或架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的一种悬挑承重结构,所述承载结构由型钢三角桁架组件和连接承重件组成,所述三角桁架组件垂直固定在建筑墙体上并沿墙体纵向并列设置,所述连接承重件位于所述三角桁架组件上方并与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组件至少由两个三角桁架组成。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组件上弦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连接承重件与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的了固定位置与所述三角桁架的上弦节点相对应,所述三角桁架所有构件为二力杆。
其中,所述型钢三角桁架组件与墙体的连接点根据选调结构上拉下压的受力特点确定。
其中,所述连接承重件的上部可固定设置向上凸起的部件。
采用复合荷载要求的型钢焊接成三角桁架,各个三角桁架的上弦组成一个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将连接承重件采用U型卡件卡接固定在三角桁架上,组成一个承载结构。
在该连接承重件上焊接凸起的钢筋等突起物以便于上部的脚手管插入并限位,该承载结构可以用于高空大跨度的模板承重体系和外防护架的承载体系。
1.安装、拆卸简单、方便
型钢三角架在现场加工成型,直接吊装、固定,三角架上部节点加工时提前预留安插孔,插入剪力墙后直接以短型钢插销,木锲锲紧。下部节点则采用2~4根M36的高强螺栓(8.8级活10.9级)与剪力墙或连梁固定,安装、拆卸简单、方便。
2.适应性强,布置灵活
悬挑连廊多依外墙轮廓设计,型钢三角架可以适应连廊多变的平面造型,依据外墙和悬挑连廊的要求布置,满足直线型、折线形、转角型等多种形式连廊的施工要求。
3.适用范围不受连廊跨度限制
本发明型钢三角架可视外墙情况按照3~5m的间距灵活布置,其承担的总体荷载与其间距直接相关,只要型钢三角架布置间距满足承载力要求,本发明的使用不受连廊本身跨度大小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慧玲,未经王慧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25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车梁就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马鞍面建筑物的红外线三维定位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