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长折角钢筋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2127.3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4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虎山;潘海洋;王瑞;张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万花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长折 角钢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长折角钢筋的连接结构,包括机架、长钢筋和短钢筋,机架上设有导向座,导向座上设有至少四个滑轮,所有滑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机构的左端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分度盘,分度盘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通孔,分度盘上同轴设有主动分角器,主动分角器上设有定位孔,长钢筋的横线段水平设置在左侧的至少两个滑轮上,长钢筋的竖线段固定连接主动分角器,短钢筋的横线段水平设置在右侧的至少两个滑轮上,短钢筋的竖线段通过钢筋固定夹固定在机架上,长钢筋的横线段与短钢筋的横线段通过钢筋连接套筒连接。本发明在连接过程中较少的使用人力,劳动强度低,效率高,且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无法完全收紧螺母、若收紧则产生角度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粗长折角钢筋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内置的主钢筋一般比较粗,用于梁柱的主钢筋更是又粗又长。市场上常用的钢筋长度不能满足需求时,需要接长。两根主钢筋通常需要折弯处理,折弯后的两根主钢筋经常成一定夹角连接。在操作时,需要一个工人持长钢筋一端,一个工人使用扳手将螺母拧在钢筋的折弯段上,然后再持短钢筋的折弯段拧入螺母,拧入超钢筋直径1.5倍深度后,拧至所需角度。这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钢筋长且重,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下;二是无法完全收紧螺母,会产生角度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粗长折角钢筋的连接结构,包括机架、长钢筋和短钢筋,机架上设有导向座,导向座上设有至少四个滑轮,所有滑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机构的左端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分度盘,分度盘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通孔,分度盘上同轴设有主动分角器,主动分角器上设有定位孔,长钢筋的横线段水平设置在左侧的至少两个滑轮上,长钢筋的竖线段固定连接主动分角器,短钢筋的横线段水平设置在右侧的至少两个滑轮上,短钢筋的竖线段通过钢筋固定夹固定在机架上,长钢筋的横线段与短钢筋的横线段通过钢筋连接套筒连接。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定位销。
在此基础上,所述钢筋连接套筒为正反牙连接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先将长钢筋的横线段和短钢筋的横线段通过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但并不拧紧,短钢筋的竖线段固定,长钢筋的竖线段固定在主动分角器上随主动分角器绕转轴转动,转动到所需角度用定位销穿过定位孔插入分度盘上的某个通孔中(分度盘上的通孔应尽可能多,以使定位销穿过定位孔后总能插入某个通孔,否则只能使主动分角器偏移一定角度插入附近通孔内),长钢筋的竖线段即被固定,长钢筋与短钢筋之间的角度随之确定,再拧紧钢筋连接套筒,完成长钢筋与短钢筋的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连接过程中较少的使用人力,劳动强度低,效率高,且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无法完全收紧螺母、若收紧则产生角度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粗长折角钢筋的连接结构,包括机架9、长钢筋10和短钢筋11,机架9上设有导向座6,导向座6上设有至少四个滑轮5,所有滑轮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机构的左端设有转轴4,转轴4上设有分度盘1,分度盘1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通孔12,分度盘1上同轴设有主动分角器2,主动分角器2上设有定位孔,长钢筋10的横线段水平设置在左侧的至少两个滑轮5上,长钢筋10的竖线段固定连接主动分角器2,短钢筋11的横线段水平设置在右侧的至少两个滑轮5上,短钢筋11的竖线段通过钢筋固定夹8固定在机架9上,长钢筋10的横线段与短钢筋11的横线段通过钢筋连接套筒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2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剥离装置及剥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