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自动对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1983.7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5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赛鹏;张晓鹏;徐智;毕洪雷;赵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魔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E04H6/4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自动 对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对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源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规模及数量将不断增加。然而,近年来城市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在郊区建设一座大型充电站已是不易,而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的小区内停车环境已非常拥挤,再为电动汽车开辟出充电停车位更是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需求,又不让土地资源问题成为充电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制约,将立体车库与充电系统融为一体的立体充电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现有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充电系统在实际实施或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充电系统是由充电桩连接软电缆线,上下左右移动,这种系统比较适合小型立体车库,当用于大型立体车库时,电缆线繁多,容易缠绕在一起。可见,现有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充电系统不仅使用场所有限而且容易出现电缆线绞断危险,不利于安全及提高利用率。
2、当停入不同车型的电动汽车,或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充电电源的不同时,现有的电动汽车立体充电系统无法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
3、传统充电桩无法移动,只能固定在立体车库托盘上,不适用于多层立体车库的梳齿结构。
4、现有立体车库充电站均采用充电桩固定放置,通过软电缆将控制线及电源线连接到车库上,当距离过长时无法解决控制电缆信号衰减问题,导致充电系统无法稳定可靠运行。
5、现有立体车库充电站均为交流充电,充电效率低,暂无成熟可靠的直流快充的充电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由于现有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充电解决方案大都通过软电缆线悬挂在充电桩上实现的,易造成电缆杂乱,发生故障,无法实现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其仅适用于简单的立体车库的交流充电,即无法在大型复杂的立体车库中应用,又无法实现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因此需要一种电源自动对接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自动对接装置,其可实现立体车库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源可靠连接并实现供电,配套立体车库用充电桩一起使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不同车型不同功率的电动汽车能够方便有效的在不同类型的立体车库中充电,提高电动汽车在立体车库中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器及下连接器,所述上连接器包括上连接器底座、上连接器外壳、上绝缘电工板及弹性电源受电器,所述弹性电源受电器安装在上绝缘电工板上,所述上绝缘电工板设置在上连接器外壳上,所述上连接器外壳安装在上连接器底座上,所述下连接器包括下连接器外壳、若干可容错供电器、下绝缘电工板及下连接器底座,所述可容错供电器安装在下绝缘电工板上,所述下绝缘电工板设置在下连接器外壳上,所述下连接器外壳安装在下连接器底座上。使用时,将上连接器安装在搬运车、载车板等立体车库机械装置上,下连接器安装在立体车库停车位上,当立体车库机械装置将电动汽车搬至指定车位时,弹性电源受电装置随车库充电桩一起移动到指定车位上,并与车位上的可容错供电装置完成自动对接,实现可靠充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电源受电器包括弹性绝缘连接底座、弹簧、脉冲连接铜板及上银触点,所述上银触点通过弹簧与脉冲连接铜板连接,所述脉冲连接铜板通过弹性绝缘连接底座与上绝缘电工板连接。该设置可实现对接时接触可靠同时能吸收运动设备定位误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容错供电器包括辅助结构、下银触点,所述辅助结构采用条头铜排,所述下银触点呈条状,所述条头铜排设置于下银触点上部两侧,所述下银触点设置在下绝缘电工板上。该设置对接时可实现平面内四个自由度的定位容错。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电源受电器包括弹性绝缘连接底座、弹簧、脉冲连接铜板及上银触点,弹性绝缘连接底座呈柱状,所述弹簧包括螺旋弹体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两端分别与螺旋弹体连接,所述弹性绝缘连接底座一端与上绝缘电工板连接、另一端与弹簧一端的连接体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的连接体与脉冲连接铜板底部连接,所述脉冲连接铜板顶部与上银触点连接。该设置可实现对接时接触可靠同时能吸收运动设备定位误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容错供电器包括辅助结构、下银触点,所述辅助结构采用绝缘柱,所述下银触点设置在绝缘柱顶部,所述绝缘柱底部与下绝缘电工板连接。该设置对接时可实现平面内四个自由度的定位容错。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容错供电器并排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魔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魔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1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密封外壳结构
- 下一篇: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