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声光报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1739.0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0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孟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菲(泰州)光电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光 报警 电路 | ||
1.一种声光报警电路,该电路包括信号检出模块、单稳态触发模块、可控超低频多谐振荡模块、讯响器驱动模块和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检出模块中,通过红外光敏二极管对于受光度的检测,控制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的电平高低,第一与非门用于控制单稳态触发模块的输入电压值;在单稳态触发模块中,当第一电容器的电压未达到预设值时,第一电容器放电,集成时基电路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电路进入稳态;当第一电容器的电压达到预设值时,第一电容器充电,集成时基电路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电路进入暂稳态;在可控超低频多谐振荡模块中,当第三与非门的输入端为高电平时,该振荡模块工作,讯响器驱动模块及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的输出电平为相应的反相变化,发出间断性警报;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振荡模块不工作,讯响器驱动模块及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不工作;
信号检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红外光敏二极管和第一与非门,第一电阻与红外光敏二极管反向串联构成直流分压电路,其输出端与第一与非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与集成时基电路的第2引脚相连接;
单稳态触发模块由集成时基电路及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构成,第二电阻一端与集成时基电路的第6及第7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第8及第4引脚相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与集成时基电路的第6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第1引脚相连接;
可控超低频多谐振荡模块包括第三与非门及第四与非门,以及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四电容,集成时基电路的第3引脚与第三与非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与非门的另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与第四与非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与第四与非门的输入端相连接;
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包括第二与非门及光敏二极管,第二与非门的输入端与第三与非门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与光敏二极管正极相连接,光敏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
讯响器驱动模块包括第五电阻、三极管及蜂鸣器,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蜂鸣器相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光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单稳态触发模块中,预设值为2/3电源电压,单稳态触发模块的暂稳态时间为5秒,红外光敏二极管采用FPD302型红外光敏二极管,集成时基电路采用NE555型,三极管采用NPN硅三极管,第一至第六电阻采用1/8W碳膜或金属膜电阻,第一电容采用耐压铝电解电容器,第二、第四电容采用瓷介电容器。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声光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采用CD4011型CMOS四二输入与非门通用数字集成电路作为与非门元件,该电路中第1、2引脚为第一与非门的输入端,第3引脚为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该电路中第5、6引脚为第二与非门的输入端,第4引脚为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该电路中第8、9引脚为第三与非门的输入端,第10引脚为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该电路中第12、13引脚为第四与非门的输入端,第11引脚为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第14引脚接工作电源,第7引脚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菲(泰州)光电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奥菲(泰州)光电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17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处理絮凝颗粒形态控制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