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少液滴聚积的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1340.2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H·孙;M·D·阿拉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G03B17/1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少 聚积 组件 | ||
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液滴在透镜组件上的聚积和撞击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相机机身;安装在相机机身内的相机透镜;以及围绕相机机身的凹槽。凹槽具有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一底板部分限定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二底板部分限定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宽度,且第二部分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车辆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凹槽以减少相机透镜或光源表面上的液滴冲击和聚积并提高表面清洁度的组件。
背景技术
嵌入车载后视镜的相机和光源提供用于车辆操作方面自动化的信息,包括例如车道标识识别。然而,随着车辆向前行进,由于液体在透镜表面上的聚积(例如雨滴),相机透镜或光源表面可能变模糊或变脏。需要一种透镜或表面清洁组件,其将减少透镜或光源前面和表面上聚积的液体的流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许多优点。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使得视野障碍减少,并减少在相机透镜的前方和上方的液体聚积,该相机安装在侧装式后视镜上。
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相机透镜组件。该相机透镜组件包括相机机身;安装在相机机身内的相机透镜;以及环绕相机机身的凹槽,该凹槽具有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一底板部分限定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二底板部分限定的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宽度,且第二部分具有大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在一些方面,第一部分位于相机透镜的前方。在一些方面,第二部分位于相机透镜的后方。在一些方面,通过限定间隔距离的分离部分将第一部分与相机机身分离。在一些方面,第二部分与相机机身相邻。在一些方面,相机机身和凹槽是圆形的,并且第一部分围绕相机机身的圆周延伸。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安装在车身侧面的至少一个反射镜,该至少一个反射镜具有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反射表面;和与外壳底侧联接的相机透镜组件,该相机透镜组件具有相机机身、安装在该相机机身内的相机透镜,和围绕相机机身的凹槽;其中该凹槽具有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一底板部分限定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二底板部分限定的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宽度,而第二部分具有大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在一些方面,第一部分位于相机透镜的前方。在一些方面,第二部分位于相机透镜的后方。在一些方面,通过限定间隔距离的分离部分将第一部分与相机机身分离。在一些方面,第二部分与相机机身相邻。在一些方面,相机机身和凹槽是圆形的,并且第一部分围绕相机机身的圆周延伸。
在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侧装式反射镜。该侧装式反射镜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反射表面;和形成在外壳下侧的非对称圆形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环绕透镜组件并且构造成减少液滴在所述透镜组件上的聚积。
在一些方面,该凹陷区域具有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一基底限定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二基底限定的第二部分,并且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深度,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宽度和第二深度,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在一些方面,侧装式反射镜进一步包括联接到外壳底侧的相机透镜组件,该相机透镜组件具有相机机身和安装在该相机机身内的相机透镜,其中非对称凹陷区域环绕该相机机身。在一些方面,第一部分位于相机透镜的前方。在一些方面,第二部分位于相机透镜的后方。在一些方面,通过限定间隔距离的分离部分将第一部分与相机机身分离。在一些方面,第二部分与相机机身相邻。在一些方面,相机机身和凹陷区域是圆形的,并且第一部分围绕相机机身的圆周延伸。
附图说明
将结合以下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带有配置为支撑相机透镜组件的侧装式后视镜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带有相机透镜组件的侧装式后视镜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1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