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陡泄槽小钢模翻升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30639.6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界;苗孝哲;张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徐金伟 |
| 地址: | 472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陡泄槽小钢模翻升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道桥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陡泄槽小钢模翻升施工方法,包括,(1)基面处理;(2)模板施工;(3)灌注混凝土;(4)翻升模板施工;(5)抹面作业;(6)混凝土养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高陡泄槽混凝土衬砌施工;施工成本低;施工方法简单,施工人员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桥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陡泄槽小钢模翻升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从不同的模体及牵引装置进行分类有滑模、爬模、翻模等,滑模施工技术是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好、施工安全、劳动强度低、便于操作等优点,被广泛采用。爬模施工技术在现浇竖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项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整个结构仅用一个液压滑动模板,一次组装;爬升过程中不用再支模、拆模、搭设脚手和运输等工作,混凝土保持连续浇筑,施工速度快,可避免施工缝,同时具有节省大量模板、脚手架材料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安全等优点。
例如,申请号为CN20151090594.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滑模装置,包括:提升架,所述提升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以及竖直设置的两根立柱;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内围梁和外围梁,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位于所述提升架的两根立柱之间,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所述内围梁位于所述内模板的外表面,所述外围梁位于所述外模板的外表面,所述内围梁和外围梁将所述模板单元和所述提升架连接为整体刚性结构;提升系统,包括千斤顶、支撑杆,所述千斤顶固定于所述提升架的横梁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杆的下部预埋在混凝土中,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穿过所述千斤顶的穿心孔及所述横梁向上延伸,所述提升系统带动所述模板单元沿所述支撑杆向上滑升;中心盘,所述中心盘位于安装有多个滑模装置的井壁的中心,所述中心盘通过拉伸构件分别和每个滑模装置的所述内围梁连接。
采用滑模装置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井壁圆周方向在已浇筑的井壁中预埋支撑杆,在支撑杆上安装提升架,在提升架上固定千斤顶,在待浇筑井壁的内侧面上设置内模板,在待浇筑井壁的外侧面上设置外模板,在外模板外侧设置外围梁,在内模板内侧设置内围梁,将所述内围梁和外围梁分别和提升架的两根立柱连接,在井壁中心位置设置中心盘,中心盘通过拉伸构件分别和每个滑模装置的内围梁连接;
在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
在底部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通过千斤顶带动所述提升架、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向上滑升一段距离,继续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次提升滑模装置,如此反复,直至所述模板装置到达井壁的顶部。
如上所述,滑膜、爬模的特点主要在于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但是这两种施工方法均要连续性施工,多用于垂直结构施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分段同时施工、体型渐变、其它吊装设备无法进行配合施工等,滑模和爬模无法实现快速施工,经济不合理而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高陡泄槽小钢模翻升施工方法,为解决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多在崇山峻岭之中,受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道路布置困难等因素影响,现有机械化程度高的施工方法却无法应用;高陡泄槽运行期有高速水流通过,过流面施工质量要求高等问题,小钢模翻升的施工方法就能其灵活多变,适用性强的特点满足施工需要。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陡泄槽小钢模翻升施工方法,包括,
(1)基面处理,
清除开挖基岩面上的松动岩石、散落石渣、杂物,包括松动的岩块以及岩缝内夹杂的泥土,对于基岩面剩余的石粉以及碎小的石渣通过高压水或者高压风进行清除,保持岩面洁净;
(2)模板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0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