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起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0230.4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生;胡冰;周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23303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管壳 集成电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双列直插式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起拔装置。
背景技术
老炼试验是功率电路在出厂前或生产线装配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试验。老炼试验过程中,集成电路的管脚要插入老练板上的夹具中,以保证电信号加入电路,达到电路老炼的目的。在老炼结束后,电路要从老炼板的夹具上取下来,为了保证在取下电路的过程中,电路受力均匀,不损伤电路的管壳表面、管脚和管脚根部的玻璃绝缘脂,需要设计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起拔装置,以达到使用要求。
而目前现有的起拔器类似于钩子状,只适用于对表面要求不高的塑封集成电路,对于金属材质、对表面要求较高的金属集成电路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起拔装置,该装置能够完好无损地将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从夹具中取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起拔装置,包括操纵杆与金属托板,操纵杆的一端呈弧形,金属托板底面中心与操纵杆的弧形端部铰接;金属托板能够插入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与老炼夹具之间的间隙,操纵杆的弧形外缘能够在老炼夹具上形成杠杆支点,使金属托板顶面与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底面形成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托板顶面设有保护层。
进一步的,金属托板的插入侧设置成向下的斜面,且斜面的四周设有圆弧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握住操纵杆,将金属托板插入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与老炼夹具之间的间隙,然后下压操纵杆的另外一端,操纵杆的弧形外缘在老炼夹具上形成杠杆支点,由于金属托板底面中心与操纵杆的弧形端部铰接,所以金属托板能够自由转动从而很好地与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底部形成配合,通过杠杆原理使金属托板顶面托住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底面后,竖直地将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从测试夹具中起拔出来;起拔时,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受力均匀, 避免损伤集成电路管脚及管脚根部的玻璃绝缘脂;保护层能够避免划伤集成电路金属管壳的表面;圆弧倒角能够防止金属托板在插入时蹭伤电路管脚;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金属托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起拔装置,包括操纵杆1与金属托板2,操纵杆1的一端呈弧形,操纵杆1可采用条状板;金属托板2底面中心与操纵杆1的弧形端部铰接,可以在金属托板2底面中心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耳3,操纵杆1的弧形端部设置转轴4,转轴4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连接耳3形成转动配合,实现铰接。金属托板2顶面设有保护层5,保护层5可采用防静电橡胶等常规材料;结合图4所示,金属托板2能够插入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6与老炼夹具7之间的间隙,操纵杆1的弧形外缘能够在老炼夹具上形成杠杆支点,使金属托板2顶面与金属管壳厚膜集成电路6底面形成配合。作为优选的,金属托板2的插入侧设置成向下的斜面,且斜面的四周设有圆弧倒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0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