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猪CLIC4基因作为免疫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9547.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猛进;周光亮;张玲妮;张巧霞;陶加栋;赵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张红兵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lic4 基因 作为 免疫 性状 相关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猪分子标记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猪CLIC4基因作为免疫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本发明的分子标记克隆自CLIC4基因的一个片段。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在该序列的第116位碱基处发生一个等位基因突变(T/C突变),该突变导致BstuI‑RFLP多态性。由该基因的SNP突变位点获得的分子标记与猪的免疫性状相关。对该分子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发现此多态位点与猪的免疫性状,嗜碱性细胞数百分比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本发明的分子标记可作为非诊断目的的猪免疫性状的检测应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猪的分子标记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猪CLIC4基因作为免疫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也在走向现代化。尤其是畜牧业,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需求量的加大,让畜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其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畜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疾病对养殖业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猪的养殖质量,而且还对养猪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夏宗成等,2016)。由于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随之出现了更多的猪场,但是猪场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小型猪场中,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的生产养殖和治疗疾病的知识,导致产生了很多新的疾病,这对整个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今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变异程度更加复杂,一些疾病很难治愈。而且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猪流行病的爆发,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现在对猪的疾病,主要是采取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采取对猪场环境的消毒和对猪进行疫苗接种。然而在实际的预防实践中,对猪接种疫苗的时候依然会出现猪群死亡或者未产生免疫相关抗体的情况。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状况不同所导致的(王泽岩等,2013)。猪的免疫情况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如今动物的品种繁多,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各有不同。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对相同疫苗的免疫反应各不相同,而且有的个体还存在先天免疫疾病,从而无法抵抗病菌。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会对猪造成惊吓,这会造成部分猪的应激,不仅有可能会导致免疫的失败,而且还会影响到猪的生长状况。所以虽然打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猪的免疫力,但是我们也要对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虑。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由于在用药方面缺少详细的规定,导致养殖场在治疗猪病的时候大量使用抗生素,久而久之细菌就产生了耐药性,使药物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下降。最近几年,在猪中流行的传染病主要是对猪的免疫系统进行破坏,从而进一步导致多种细菌的感染以及一些病原体的变异等。由于这些新出现的病菌缺乏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它们最终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一些小的不正规的猪场,一旦猪场爆发流行病,就难以应对,最终可能面对倒闭的风险。所以用药物对猪病进行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要想有效的防治猪病的发生,需要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在国外比较先进的养殖方法是注重猪的健康程度,注重从源头上——也就是猪本身来解决问题。只有猪自身条件好,才能更好的养殖,进而更好的抵抗疾病(王金利,2016)。我们应该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要选好猪,才能养好猪(郭雪峰,2010)。在对猪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现在新的选种育种技术,将最新的理论结合到实践当中,从源头上选择品质优良的猪种。如今在正规的大型养殖场中,均有对应的选种育种的指导人员,他们利用新的选种技术淘汰掉带有致病基因的猪,做到从源头上防治疾病。在本申请中,我们发现在猪的CLIC4基因中有一个SNP位点,其和免疫性状嗜碱细胞数百分比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其可以用作群体育种的分子标记,在疾病预防中,可以对猪群进行早期选择,从而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选种效率和准确性,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该分子标记技术在动物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9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