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工程应用的MPPT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9143.7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1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常明;林锥;杨红红;高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67 | 分类号: | G05F1/67;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工程 应用 mppt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逆变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工程应用的MPPT算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光伏市场装机容量的大幅度增加,人们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效率,是影响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已提出了多种MPPT控制策略。如常用的恒定电压法、扰动增量法、导纳增量法和基于梯度变步长的导纳增量法等。在光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上述方法可以呈现较好的跟踪性能。由于光伏系统应用环境的多变,如过云、邻近物遮挡,造成光照快速变化时,需要光伏逆变器有快速,准确的跟踪性能,而上述方法在这种动态光照环境下,容易出现误扰动。因此,光伏逆变器的动态MPPT的跟踪性能也成为评价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指标。如2010年4月公布的EN 50530就是为测定动态MPPT性能,设计的一组模拟光照变化的曲线。
文献[1]提出一种dP-P&O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将MPPT 控制引起的功率变化与光照变化引起的功率变化区分开,以判断正确的跟踪方向,克服了传统MPPT控制策略的不足。在此原理的基础上,文献[2]加入了对功率变化的滞环控制,避免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点在 MPPT点附近摆动。文献[3]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良好的控制性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光伏逆变器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以及采样精度、控制准确度的限制,MPPT的跟踪的准确性能会大打折扣。
目前现有技术中最基本的MPPT控制方法是扰动增量法,利用本次功率输出与上次输出功率比较,若差值大于零,保持原扰动方向;若差值小于零,则改变扰动方向。此种方法在动态光照环境下,容易引起误扰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工程应用的MPPT算法,解决在复杂的光伏系统应用环境中,误扰动会使得PV曲线上出现多个极大值点,从而降低MPPT的准确性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工程应用的MPPT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实际逆变器系统,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范围[Udown,Uup] 分为三个区间范围:[Udown,U1]、[U1,U2]和[U2,Uup],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指令值为Uref(k),扰动步长设为detUx,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指令值的扰动方向设为A,A=1;
2)首次进入MPPT,计时时间TS从0开始计时,当TS在[0,T1] 时间范围内,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在[U2,Uup]电压范围内,实时检测当前光伏阵列输出电流I1(k)和光伏阵列输出电压U1(k),然后计算输出功率P1(k)、连续两次MPPT功率差值detP1(k)和detP1(k-1);之后计算detP1(k-1)与detP1(k)的差值,若计算结果大于0,则A=1*A, Uref(k)=Uref(k-1)+A*detUx,Uref(k)保持原扰动方向;若计算结果小于 0,则A=-1*A,Uref(k)=Uref(k-1)+A*detUx,Uref(k)改变扰动方向;追踪到的最大功率为Pmax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9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碎布防堵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动力全自动无人值守生活垃圾连续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