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听诊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9123.X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5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海洁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A61B5/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1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听诊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stéthoscope)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法国医生雷奈克(Laennec 1781 – 1826) 于1816年第一个发明了听诊器,1817年3月8日开始用于临床诊断使用。
多数时候,医生使用听诊器时不仅需要倾听患者胸腔内的微弱声音,还要辨别声音和频率,如心率等,所以医生往往需要在听诊的同时使用钟表等计时工具,如果不使用计时工具的话,往往造成误差较大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听诊器需要医生直接用手握持拾音部分,可能造成误差以及不卫生的情况。
因此,需要有一种听诊器,能够为医生方便的提供计时的功能,同时防止医生手部直接握持拾音部分造成的影响声音的问题。
发明新型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听诊器,包括听音部分、软胶套、胶管、弹片、支管、接头、长胶管、保音胶套、传音接口、拾音器、沙漏、电子表、闪烁开关、转珠槽、连杆和橡胶握手,所述听音部分的末端包被有软胶套,所述软胶套的末端有开口,将听音部分的声音输出端露出,所述两根听音部分之间通过弹片进行连接,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与听音部分靠近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胶管在远离听音部分的一端会和成一根胶管,所述胶管与长胶管的一端的接头固定连接,所述长胶管靠近听音部分的一侧延伸出两根支管,所述支管的末端设置有接头;所述长胶管的外围包被有一层保音胶套,所述保音胶套将长胶管完全包裹,所述长胶管远离听音部分的一端通过传音接口与拾音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拾音器的背面上半部分固定连接有一个沙漏,所述沙漏有无机玻璃构成,具有很高的强度,所述沙漏的固定频率为一分钟;所述拾音器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子表,电子表通过固定在拾音器左侧面的闪烁开关控制计时功能和时间显示功能,所述闪烁开关顶部连接有一个闪烁灯,所述闪烁灯在开启时每隔一分钟闪烁一次;所述拾音器的右下角固定连接有一个转珠槽,所述转珠槽通过连杆末端的转珠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拾音器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握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听诊器通过在听音部分增加具有开口的软胶套,使得听诊器在不影响传音和医生诊断效果的同时最大的减少了医生的耳部受到的损伤,而听诊器的长胶管的末端延伸出的多个支管,使得听诊器能够一次性连接多个听音部分,实现了对于较为难以诊断的疾病的多名医生同时诊断;长胶管外包裹的保音胶套,不仅实现了对于听诊器的保护,同时也使得听诊器对于病人胸腹腔内的声音的传导更为完善,拾音器的背部的沙漏和电子表为医生测量病人的心率提供准确的时间参照,而闪烁开关的设置方便了医生的控制也具有了一定的提醒作用;拾音器右侧连接的连杆使得医生可以不必直接用手握持拾音器产生误差,而转珠和转珠槽的设计使得拾音器的使用具有极高的灵活性,橡胶握手使得拾音器的使用更加顺手。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听音部分1、软胶套2、胶管3、弹片4、支管5、接头6、长胶管7、保音胶套8、传音接口9、拾音器10、沙漏11、电子表12、闪烁开关13、转珠槽14、连杆15、橡胶握手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海洁,未经冯海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9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