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8598.7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汪光义;赵月;王秋珍;张赛;叶会科;姚力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培养基 脂肪酸 破囊壶菌 甘油 高产 原料利用效率 饱和脂肪酸 大规模发酵 酵母提取物 磷酸二氢钾 生产成本低 发酵条件 原培养基 总脂肪酸 培养基 超纯水 蛋白胨 显著性 灭菌 称取 海盐 生产成本 应用 冷却 节能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用下述方法制成:按比例称取甘油45‑65g、蛋白胨1‑2g、酵母提取物0.5‑1.5g、磷酸二氢钾0.2‑0.3g、人工海盐25‑40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1)本发明利用甘油,节省生产成本。(2)使用本发明的培养基与原培养基相比,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DHA的产量显著性提高,提高了原料利用效率。(3)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发酵生产,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是一类异养的分布广泛的类真菌类海洋原生生物。由于破囊壶菌的细胞内可以累积大量的脂肪酸,可以达到生物质含量的50%以上,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成分,是一类对于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尤其是DHA(docosahexenoic acid)。DHA可辅助脑细胞和视网膜正常发育,同时DHA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和抗炎作用。
在自然界中,DHA主要分布在海洋微生物,特别是生活在深海和寒冷地区的海洋生物。目前,DHA的商业来源主要是海洋鱼油,沙丁鱼、鳍鱼等含有较高的脂肪组织,在很多国家都被用来生产鱼油,鱼油中DHA的含量可以达到20-30%。市售食品级高浓度DHA(27%-30%)价格在73-110万元/吨,2010年中国的DHA总消费量达到2260吨,中国DHA产业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以鱼油为原料生产DHA具有很多缺点,如鱼油具有鱼腥味、成分复杂以及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等。以微生物作为替代来源,通过微生物发酵培养生产DHA可以有效解决鱼油DHA的生产问题。在有些破囊壶菌菌株的细胞内,其DHA含量可以达到25%以上。通过规模化发酵培养破囊壶菌,获取DHA活性产物,具有污染少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因此,破囊壶菌是DHA工业生产应用的有效来源,其应用前景已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
破囊壶菌是是一种异养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对其生长和油脂的累积影响很大,破囊壶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糖等多种碳源。但是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差别很大,其中葡萄糖是大多数微生物能够利用的碳源。但是,目前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发酵培养破囊壶菌,其脂肪酸的产量也不更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成本,能提高脂肪酸产量的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用下述方法制成:按比例称取甘油45-65g、蛋白胨1-2g、酵母提取物0.5-1.5g、磷酸二氢钾0.2-0.3g、人工海盐25-40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
上述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应用。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利用甘油,节省生产成本。
(2)使用本发明的培养基与原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含葡萄糖)相比,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DHA的产量显著性提高,提高了原料利用效率。
(3)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发酵生产,节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