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蛭产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28308.9 申请日: 2017-09-14
公开(公告)号: CN107509670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6
发明(设计)人: 吴青平 申请(专利权)人: 宿松县玖索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40 分类号: A01K61/4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46500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水蛭 平台 及其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特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蛭产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人工养殖,蛭苗培育技术是养殖成功和提高水蛭养殖效益的关键。蛭苗培育首先必须有效收集蛭茧并进行分离孵化,集中培育。目前水蛭养殖大多是自然繁殖,在养殖池中间设置砂丘,让水蛭自然产茧和自然孵化,因养殖池水位变化和气温剧烈变动,死茧率高,自然孵化率低,幼蛭得不到特殊照顾,成活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蛭茧收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蛭产茧平台,按照水蛭产茧的生物学特性,为水蛭产茧提供一个较为合适的专门场所,在水蛭繁殖季节有效收集蛭茧,有利于蛭苗集中培育和集中管理,提高水蛭养殖效益。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水蛭产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产茧平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覆盖层、砂粒层、茧床和支撑架;所述覆盖层包括遮阳层和保水层,厚度为30毫米以上;所述砂粒层为含水湿砂,厚度50毫米以上,砂粒组成为:粒径1毫米以下的砂粒占30%-35%,粒径1-1.5毫米的砂粒占50%-60%,粒径2-2.5毫米的砂粒占10%-15%;所述茧床包括网板、边框和网托,网板孔径为2.5-3毫米,边框高度不高于砂粒层厚度,网托置于网板下面衬托网板;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茧床的边框的一侧;所述茧床从支撑架一端向另一端倾斜5-30度。

本发明的水蛭产茧平台,所述遮阳层为黑色遮阳布或者草帘,既能阻止阳光直射到保水层,又能保湿。

本发明的水蛭产茧平台,所述保水层为腐熟的水草或者腐熟的粉碎的农作物秸秆,接近水蛭自然繁殖环境,更适于水蛭栖息、产茧。

本发明的水蛭产茧平台,所述保水层中添加水蛭饵料,诱使水蛭到产茧平台产茧。

本发明的水蛭产茧平台,所述覆盖层上面掩盖一层水草,增加水蛭产茧平台的保温保湿效果。

本发明的水蛭产茧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架设茧床:选择腐殖质较多、水蛭喜爱栖息的洄水湾岸边,沿岸边刨挖出安装水蛭产茧平台的土窝,夯实基础,将水蛭产茧平台架设在土窝内,使得水蛭产茧平台的下部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茧床没入水中;

(2)铺垫砂粒和覆盖层:在茧床上面先铺放事先配置好的混合砂粒形成砂粒层,再在砂粒层上面铺放保水层,保水层要保持疏松,然后在保水层上面覆盖一层遮阳层;

(3)浇水:步骤(2)完成后,在遮阳层上浇足水,使遮阳层、保水层和砂粒层湿透;

(4)检视:每日早晚检视水蛭产茧平台,防止天敌偷食水蛭及蛭茧,防止水蛭产茧平台脱水,观察并记录水蛭活动情况;

(5)出茧:架设3-7天后,抽查水蛭产茧情况,去除遮阳层和保水层,用水泵冲洗衣砂泣层,漏除砂粒,收集蛭茧,送入孵化设施进行孵化。

附图说明

图1:水蛭产茧平台示意图。

图1中:11--覆盖层,21--砂粒层,31--茧床,41--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蛭产茧平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覆盖层、砂粒层、茧床和支撑架;所述覆盖层包括遮阳层和保水层,厚度为30毫米;所述遮阳层为草帘,保水层为腐熟的水草;所述砂粒层为含水湿砂,厚度50毫米,砂粒组成为:粒径1毫米以下的砂粒占30%,粒径1-1.5毫米的砂粒占60%,粒径2-2.5毫米的砂粒占10%;所述茧床包括网板、边框和网托,网板孔径为3毫米,边框高度50毫米,网托置于网板下面衬托网板;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茧床的边框的一侧;所述茧床从支撑架一端向另一端倾斜10度。

实施例2:

一种水蛭产茧平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覆盖层、砂粒层、茧床和支撑架;所述覆盖层包括遮阳层和保水层,厚度为40毫米;所述遮阳层为草帘,保水层为腐熟的粉碎的农作物秸秆;所述砂粒层为含水湿砂,厚度60毫米,砂粒组成为:粒径1毫米以下的砂粒占35%,粒径1-1.5毫米的砂粒占55%,粒径2-2.5毫米的砂粒占10%;所述茧床包括网板、边框和网托,网板孔径为2.8毫米,边框高度60毫米,网托置于网板下面衬托网板;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茧床的边框的一侧;所述茧床从支撑架一端向另一端倾斜15度。

实施例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松县玖索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宿松县玖索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