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铅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8180.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9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安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3 | 代理人: | 万花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铅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子铅封,用于防伪、防盗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铅封多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即将带IC芯片的感应线圈等元件通过环氧树脂封在电子铅封壳体内,其加工难度大,生产出的产品易出现外观不良,铅封时,连接在IC芯片上的引线环绕物体后插入壳体上的铅封线穿线孔中,经锁定后完成铅封,这种设置在被铅封的物体较大时,由于所需引线较长,引线尽头距IC芯片过远,导致射频识别率差,不适合较大物件的封印和防伪。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铅封,包括壳体1和底盖2,所述壳体1包括内部连通的上套筒11和下套筒12,上套筒11内壁上设有防反旋倒齿a14,上套筒11的外侧面上对称设有铅封线穿线孔a15和铅封线穿线孔b16; 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旋转组件6、盖板4和感应线圈5,所述旋转组件6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旋转钮底61、立柱62、连接板63和旋转片64,立柱62上设有通孔65和与防反旋倒齿a14相配合的防反旋倒齿b66;使用时,铅封线的一端依次穿过铅封线穿线孔a15和通孔65,铅封线的另一端环绕要铅封的物体后依次穿过铅封线穿线孔b16和通孔65,然后转动旋转组件,防反旋倒齿a14和防反旋倒齿b66配合作用使锁定铅封线的两端完成,完成铅封; 所述底盖2包括圆形底板21和连接环22,连接环22设置在圆形底板21上,连接环22内设有中心柱23和若干加强筋24,若干加强筋24围绕中心柱23径向均匀分布并固定在圆形底板21上,中心柱23的下端固定在圆形底板21上,安装时,底盖2扣在壳体1下方,连接环22的外壁与下套筒12的内壁紧密贴合,中心柱23顶住上方的感应线圈5。
在此基础上,所述下套筒12和连接环22均为圆台结构,即下套筒12开口处略微张开,连接环22同样略微张开,安装时将底盖扣入壳体更方便。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环22和下套筒12过盈配合,以使底盖与壳体扣接更紧密。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板63和旋转片64连接处设有切断槽67。
在此基础上,所述感应线圈5上表面连接有IC芯片51,IC芯片51上连有引线52。
在此基础上,所述下套筒12外侧面设有引线出口13,引线52从引线出口13引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加工难度低,底盖扣在壳体底部,只需使用少量环氧树脂将底盖与壳体粘合,底盖和壳体紧密贴合,连接牢固,不易出现产品外观不良,且壳体采用两个铅封线穿线孔,IC芯片上的引线不参与环绕物体和铅封物体,改为由单独的一根铅封线完成对物体的环绕及铅封,引线短,引线尽头距IC芯片近,故射频识别率高,便于大物件的封印和防伪。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电子铅封,一种电子铅封,包括壳体1和底盖2,所述壳体1包括内部连通的上套筒11和下套筒12,上套筒11内壁上设有防反旋倒齿a14,上套筒11的外侧面上对称设有铅封线穿线孔a15和铅封线穿线孔b16; 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旋转组件6、盖板4和感应线圈5,所述旋转组件6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旋转钮底61、立柱62、连接板63和旋转片64,立柱62上设有通孔65和与防反旋倒齿a14相配合的防反旋倒齿b66;使用时,铅封线的一端依次穿过铅封线穿线孔a15和通孔65,铅封线的另一端环绕要铅封的物体后依次穿过铅封线穿线孔b16和通孔65,然后转动旋转组件6,防反旋倒齿a14和防反旋倒齿b66配合作用使锁定铅封线的两端完成,完成铅封; 所述底盖2包括圆形底板21和连接环22,连接环22设置在圆形底板21上,连接环22内设有中心柱23和若干加强筋24,若干加强筋24围绕中心柱23径向均匀分布并固定在圆形底板21上,中心柱23的下端固定在圆形底板21上,安装时,底盖2扣在壳体1下方,连接环22的外壁与下套筒12的内壁紧密贴合,中心柱23顶住上方的感应线圈5。
所述下套筒12和连接环22均为圆台结构。
所述连接环22和下套筒12过盈配合。
所述连接板63和旋转片64连接处设有切断槽67。
所述感应线圈5上表面连接有IC芯片51,IC芯片51上连有引线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安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安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IM的智能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机械手用夹持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