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定器衬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7652.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大庭达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面 稳定器衬套 第二端部 第一端部 稳定器杆 中间部 半圆筒状 方式配置 厚度比 加固板 外周 粘接 配置 | ||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久性的稳定器衬套。解决方案:稳定器衬套中,内面与稳定器杆粘接的半圆筒状的一对弹性体以周向的两个端面彼此对接的方式配置于稳定器杆的外周。弹性体分别埋设有刚性比弹性体更高的加固板。在比弹性体的周向的端面更靠周向的内侧配置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有中间部。从第一端部到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和从第二端部到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比从中间部到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更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器衬套,尤其涉及一种粘接于稳定器杆的稳定器衬套。
背景技术
稳定器是以对因车身的侧倾(rolling)而变得不均衡的主弹簧来抵消左右行程差的方式作用的辅助弹簧(扭杆弹簧)。稳定器衬套将两端结合于悬架的左右连杆的稳定器杆(扭杆)弹性支撑于车身。稳定器衬套具有一对弹性体和托架,其中,所述一对弹性体粘接于稳定器杆的外周,是半圆筒状且由橡胶制成;所述托架将一对弹性体固定于车身(专利文献1)。弹性体分别埋设有加固板。一对弹性体以使弹性体的周向的端面彼此对接的状态配置于稳定器杆的外周,并从径向的外侧施压,使弹性体的内面粘接于稳定器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0-585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技术中,当粘接时,在弹性体的端面附近大面积存在从稳定器杆承受的压力的较低的部分,该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粘接强度变小。对于粘接强度较小的部分,稳定器杆由于输入给弹性体的反复载荷而容易剥落,存在欠缺耐久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久性的稳定器衬套。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中,由内面与稳定器杆粘接的半圆筒状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一对弹性体,以周向的两个端面彼此对接的方式配置于稳定器杆的外周。弹性体分别埋设有刚性比弹性体高的加固板。在比弹性体的周向的端面更靠周向的内侧配置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有中间部。从第一端部到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和从第二端部到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比从中间部到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更薄。
(三)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的稳定器衬套,从加固板的第一端部到弹性体的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以及从加固板的第二端部到弹性体的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比从加固板的中间部到弹性体的内面为止的弹性体的径向厚度更薄。因此,粘接时因从径向的外侧施压而向稳定器杆挤压的弹性体能够减小加固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附近从稳定器杆承受的压力与加固板的中间部的附近从稳定器杆承受的压力的差。其结果为,由于能够减小存在于弹性体的端面附近的压力较低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减小粘接强度较小的部分的面积。因而,能够难以剥离粘接于稳定器杆的弹性体,能够提高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根据第二方案的稳定器衬套,加固板形成为半圆筒状,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内面的曲率比中间部的内面的曲率更小。因此,在第一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板材的弯曲加工容易地形成加固板。
根据第三方案的稳定器衬套,形成为半圆筒状的加固板至少在位于弹性体的周向中央的部分形成有在径向上穿透的孔部。与没有孔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弹性体的周向中央的压力(粘接时从稳定器杆承受的压力),因此能够减小弹性体的周向的中央部分从稳定器杆承受的压力与弹性体的周向端面附近的部分从稳定器杆承受的压力的差。能够减小粘接时的弹性体的周向的压力不均,因此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弹性体的周向上的粘接强度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7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