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及诱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7087.3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6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明;胡昌雄;李正跃;陈国华;李宜儒;张宏瑞;桂富荣;赵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西花蓟马 仿生 诱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诱捕装置结构和诱捕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指专用于西花蓟马这一昆虫的活体诱捕装置以及诱捕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属于缨翅目花蓟马属的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的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害虫,其能造成叶片、果实出现锈褐色斑点,使果实商品性丧失,除了直接危害寄主植物外,还可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病和凤仙花坏死斑病毒,国内外专家对于西花蓟马的防治研究一直是至今仍然在努力的方向。
在实验室对西花蓟马进行研究时经常需要首先到野外进行采集,然后扩繁建立种群,野外采集是所有研究中最基础的步骤。因此,在研究西花蓟马的各种指标,生理变化影响等过程中,首先采集到尽可能多的西花蓟马数量对于后续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西花蓟马个体相当微小(体长为1~2mm),且具有钻蛀性、藏匿性和一定的飞行能力,在野外还常会发现其天敌(如小花蝽、瓢虫等)的影响使得采集到的西花蓟马并不多,而且由于西花蓟马为兼性孤雌生殖,在采集过程中经常很难采集到雄性西花蓟马,这对西花蓟马的研究同样是不小的阻碍因素。再有,野外采集中经常发现西花蓟马喜欢藏匿于如金丝桃、玉米雌蕊等的花丝结构中,而在花瓣上却较少。
在现有技术中,西花蓟马的采集多数只能采集到死亡的蓟马,很难保证其存活,同时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西花蓟马诱捕化合物在粘虫板上使用时能显著的增加诱捕数量,并且现已经发现多种化合物有此作用,但是诱捕到的西花蓟马均为死亡的,部分诱捕也是分开利用西花蓟马对颜色和嗅觉这两个单一的方法,且研究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装置和方法很少。西花蓟马的活体采集主要采用拍盘法,或直接摘取花朵进行采集,但是,由于西花蓟马个体仅在1~2mm之间且具有一定飞行能力,所以拍盘法采集容易造成蓟马大量逃跑,同时收集西花蓟马时容易收集到较多杂质(如:花粉、花丝、干叶片)和收集到其他昆虫影响试验效率。而采用摘取花朵的方法从本质上就已经破坏了采集植物,如在采集大棚中的玫瑰花、石榴花等若直接采集花朵势必造成损失,且不能保证花朵中西花蓟马数量,收集到的西花蓟马雄虫较少,而雄虫又是在研究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大量研究的种群;再者两种方法操作繁琐、收集数量少、其他杂质和昆虫影响大,操作操作过程需要较大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消耗。因此设计一种能收集较多西花蓟马和可以偏向雄成虫收集的方法,且操作简便、收集容易、收集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的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装置和诱捕方法,是解决现有情况的努力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装置和诱捕方法进行了发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以及诱捕方法(仿生诱捕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本发明包括诱捕罩、与诱捕罩配合连接的诱捕座、固定设置在诱捕罩开口上的外围纱网、设置在外围纱网中央的中心纱网;在外围纱网的外部有支撑纱网的支架;在诱捕罩开口的对应端头固定设置有与诱捕座配合连接的套圈;诱捕座上部有带倒勾的仿花丝结构。两种不同目数的纱网可以有效防治其他昆虫进入装置中,且能防治诱捕的蓟马再次逃逸;支架的使用能有支撑住纱网而不至于时纱网塌陷贴在诱捕罩上;仿花丝结构的设计有以下好处:1、为西花蓟马提供一个隐秘的环境;2、让诱捕西花蓟马的花粉附着在花丝上。进一步为,所述的诱捕罩外形为半球性,采用此形状更像野外花朵形状,且在野外倒挂能防止雨水流进装置内。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架设置在诱捕罩内部,支架由不少于两条支撑斜杆和在支撑斜杆端部固定连接的的圆环组成,支架的支撑斜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诱捕罩的外壳上;纱网与支架组成的形状为漏斗形。支架的使用能有效的支撑起整个外围纱网,且当诱捕罩中放入饲料时能支撑住整个装置,支架中心有圆环能有效固定中心纱网。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固定在支架四脚上的外围纱网目数为120目~160目,固定在支架圆环上的中心纱网目数为60目~80目,纱网与支架组成漏斗形。由于西花蓟马的个体十分微小,所以若选择小于120目的纱网则会使得西花蓟马发生逃逸事件,若大于160目容易造成装置内不透气发生蓟马死亡事件;固定在支架圆环上的中心纱网在60目~80目能有效的对进入装置的昆虫进行选择:1、由于蓟马体型较小且具有钻蛀性能直接通过80目的纱网; 2、其他昆虫,如天敌昆虫小花蝽,瓢虫,草蛉等因其体型较大,不能通过60目~80目的纱网,有效阻止其他昆虫进入装置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7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气式冰层打孔机用底部支撑装置
- 下一篇:蟑螂捕捉器